
对于价值投资在A股到底能不能赚钱,市场上一直都充满了质疑。很多人都调侃,如果巴菲特来A股投资,也会亏到“裤衩子都不剩”。这个误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巴菲特本人曾经也说过,他的投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了“卵巢彩票”--出生在美国。因此,导致很多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成绩,根本原因在于他主要投资的是美股。然而,这种理解未免失之偏颇。
01 巴菲特投资经典案例:用事实击碎偏见
但这个显然是误解,巴菲特本人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战绩也是非常不错的。由于巴菲特没有直接投资A股,但是巴菲特通过H股,投资中国企业有两次经典“战役”,收获都非常丰厚,而且投资的两家企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企业,所以我认为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第一、对中石油的投资。中石油是巴菲特21世纪以来第一笔中国股票投资,也是其石油股投资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核心特点是短期高回报、逆周期布局。2002-200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通过港股以均价约1.62港元/股买入中石油H股,累计投入4.88亿美元,持有1.3%的股份(约23.4亿股),成为中石油第二大股东。
2007年,巴菲特以均价约12港元/股分批清仓中石油股票,获得40亿美元现金(含股票增值约35.12亿美元),加上持股期间的2.4亿美元分红,总盈利约37.52亿美元(年化收益率约54%)。
第二、对比亚迪的投资。2008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买入比亚迪H股2.25亿股,累计投入18亿港元(约2.3亿美元),持有约10%的股份。
2008-2022年,巴菲特长期持有比亚迪,期间经历股价大幅波动(如2012年跌至9港元、2020年跌至33港元),但未减持。2022年8月起,伯克希尔开始逐步减持,截至2024年7月,累计减持约1.71亿股,套现超390亿港元,剩余持仓约5420万股H股(持股比例降至4.94%)。
截至2024年7月,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总回报约37倍(初始投资18亿港元,减持套现390亿港元+剩余持仓市值约68亿港元,总计约476亿港元)。年化收益率约25%。
从巴菲特对中石油和比亚迪投资,分别取得年化54%和25%的收益率的优秀业绩来看,价值投资在中国股市(A、H股)同样适用。
02 我个人的十年价值投资实践:穿越周期的检验
当然,巴菲特毕竟是股神,用股神的业绩来说明价值投资在A股也适用,似乎还是遥远了一点。作为价值投资的忠实信徒,今天我就以我个人的实际投资结果来说明问题。
从价值投资的理念来说,短期的业绩不能说明问题,最少的周期最好是五年。我个人在东方财富有投资记录,正好是从2016年开始,截止到目前正好差不多十年时间,经历了两个五年周期,拿出来应该很能说明问题。
东财账户表现
第一个五年: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正好赶上A股上行周期,在此期间,我五年的收益率分别为:4.75%,33.76%,29.8%,69.18%和69.32%,年化复合收益率为39%。
第二个五年:2021年到2025年。这五年赶上A股市场行情不佳,我五年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9.39%,-12.79%,-19.81%,6%,7.43%,年化复合收益率为-6.4%。
总体而言,前五年账户收益率非常高,但第二个五年总体负增长导致收益率下降。合计下来,这十年间的总收益率为275.88%,年化复合收益率约为14.16%。
虽然这个回报率和股神没法比,但是我个人对这个投资回报率是满意的。此外,十年期间我对于价值投资理念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纠正个人错误认知的过程,我个人在此期间的错误操作,造成了不少亏损,拖累了整个账户的投资收益率。
因此,至少从我本人十年期间的实证来说,价值投资理论和策略是适用的。
03 价值投资在A股受质疑的原因剖析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投资者认为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不适用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和美股相比,A股市场“牛短熊长”,波动更剧烈,投资的体感不如美股“牛长熊短”这么舒适。
A股市场还不如美股成熟,所以呈现“牛短熊长”的特点,这就导致投资者长期被按在底部“摩擦”,由于损失效应的影响,大部分投资者感受非常痛苦,一旦忍受不了这种煎熬,在底部认赔离场,没有等到持仓公司价格回归,就会带来真实的亏损,这种情况下,自然认为价值投资在A股失效。
2、A股投资者持股时间普遍偏短,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相悖,没有享受到估值回归和复利带来的好处。
根据券商调查数据:绝大多数投资者(75%)的平均持股时间不超过半年(1-6个月),其中:平均持股1周以内的投资者占比9%;平均持股1周到1月的投资者占比37%;平均持股1-6个月的投资者占比28%;平均持股时间超过1年的投资者仅占不到5%。
按照价值投资建议的最短3-5年的持股周期,95%以上的投资者持股时间都达不到最低的这个标准。持股时间偏短导致的后果,一方面是无法等待市场价值回归,还没有等到“收获”之时,就早早放弃了优秀的“种子”。另一方面,就是造成了高额的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投资收益率。
3、A股投资者成熟度还不足,热衷于短线炒作,投机盛行,“炒股”的比例高于“投资”。
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末个人投资者占比超99.76%,新增开户中个人占比达99.63%,远超成熟市场(如美股散户占比约10%)。
散户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短期性、情绪化特征:2025年散户贡献了A股市场60%-65%的交易量(创业板等板块超70%),主导短期流动性;散户易受市场情绪驱动,形成“羊群效应”,追涨杀跌,频繁买卖导致股价偏离基本面。这种投资者结构导致市场短期投机氛围浓厚,和价值投资倡的“长期持有、理性分析”理念相悖。
绝大部分散户,对于股市投资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炒作”、“投机”、“搂一把就跑”的层面,认知水平没有达到股票投资本质上是“股权”投资的水平上。在这种心浮气躁的市场环境中,能够静下心来研究投资理论、学习投资方法、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的散户少之又少,因此也导致绝大部分散户认为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失效。
04 总结
总之,无论是从巴菲特本人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业绩,还是我本人十年来学习和实践价值投资的回报率来看,价值投资在A股都是适用、有效的。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失效,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A股“牛短熊长”,波动更剧烈,导致投资者忍不住煎熬提早离场;二是A股投资者持股时间普遍偏短,无法等到市场价格回归;三是A股投资者成熟度还不足,投机盛行。
如果能够规避以上三点问题,坚持价值投资,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长期来看,在A股也是能取得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的。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如果我们以坚定的信念、耐心的坚守和持续的成长,穿越A股的周期迷雾,一定能收获价值投资的丰厚回报,帮助我们开辟一条通往财富与精神自由之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复利人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