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赤城号在 1938 年改造后成为日本海军唯一采用 3 段式飞行甲板设计的航母(前部 190 米 滑跑段、中部 15 米 小型机库、后部 55 米 降落段),但实际作战效率低下,于 1941 年拆除改建为全通甲板。
2. 该舰载机量峰值达 91 架(含备用机),包含21 架零战、18 架 97 舰攻和 18 架 99 舰爆,为当时全球载机量最大航母之一。
3. 赤城号舰体重达 4.13 万吨(公制),其主装甲带厚度 152 毫米,但飞行甲板仅敷设 25 毫米 普通钢板,防空弱点直接导致其覆灭。
4. 在中途岛海战沉没前,赤城号燃油储量 5650 吨,相当于加满 1883 辆现代家用轿车(以每辆 3 吨 油箱计)。
5. 舰载 94 式高射装置指挥的 127 毫米 防空炮射速仅 14 发/分钟,远低于美军同类武器,且对 B-17 高度的轰炸机命中率趋近于零。
6. 赤城号前部升降机尺寸达 18×11 米,可同时转运 3 架攻击机,但升降速度仅 10 米/分钟(从机库到甲板需 45 秒)高峰期成战力瓶颈。
7. 其锅炉舱 19 台吕号舰本式锅炉产生 13.3 万匹马力,驱动 4 具螺旋桨(单桨直径 4.3 米),极速 31.5 节。若满功率运行 1 小时,耗油量相当于 120 辆卡车百公里油耗之和。
8. 珍珠港行动中,赤城号派出 34 架战机(占日军首波攻势 15.3%),由指挥官渊田美津雄座机发出著名 “虎!虎!虎!” 暗号。
9. 舰载 95 式舰上战斗机最高速度仅 470 公里/时(挂弹时降至 370 公里/时),性能已被欧美同期战机全面超越。
10. 赤城号沉没位置为北纬 30°30'N,西经 179°08'W,海底深度 5185 米,舰体断裂成 3 段,残骸直至 1999 年 才由考察队确认。
11. 其设计载弹量达 800 吨,可搭载 250 公斤 炸弹 360 枚 或 800 公斤 鱼雷 36 条,实际攻击珍珠港时仅消耗约 40% 弹药。
12. 全舰防火门 300 扇,但 85% 在中途岛遭轰炸后被冲击波破坏,导致火势蔓延无阻。
13. 赤城号主炮为 10 座200 毫米 舰炮(双联装×2,单装×6),单发炮弹重量 373 公斤,射程 29 公里,但其炮座因航母改装导致射界严重受限。
14. 舰载对空搜索 21 号电探(雷达)探测距离仅 50 公里(对飞机)及 20 公里(对战舰),中途岛海战中因技战术失误提前关闭,丧失预警机会。
15. 机库采用全封闭设计,可承受 2.5 米 浪高,但通风系统容错率低,1 颗命中炸弹引发的汽油蒸汽即引爆 24 枚鱼雷。
16. 赤城号淡水日产量 900 吨(海水淡化),可满足 4500 人日饮水量;搭载食品储量可维持全舰 1660 名官兵生存 90 天。
17. 其锚链单节长度 27.5 米,总重 187 吨,抛锚时撞击力相当于 80 辆家用轿车自 10 层楼坠落。
18. 最终沉没前,赤城号右倾 32 度,90% 损管队员身亡,舰长青木泰二郎下令弃舰时存活官兵不足 200 人,死亡率为 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