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股市场里,ETF的发展速度真是惊人呀,才几个月的时间,规模就从4万亿猛涨到5万亿,真是令人咋舌。
不过,看似耀眼的数字背后,却好像隐藏着不寻常的信号,ETF这台A股的“印钞机”,真会被资金逐渐抛弃吗?
ETF 的狂飙突进:资金涌入的盛宴
今年ETF市场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快得让人惊讶。自2004年第一只ETF出现,到它突破第一个万亿的规模,花了差不多十六年时间,而从1万亿到5万亿,竟然用了不到五年。尤其是第五个万亿的增长,仅用了四个多月就搞定了。截至9月18日,总市场里的ETF基金已经有1308只,总资产规模也达到了5.34万亿。
这个规模的快速增长,靠的就是各种资金的疯狂进场。说真格的,个人投资者正一点点从买个股转向指数化投资。ETF靠着产品多样、透明度高又费率低的优势,变成了不少散户的新宠儿。
在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表现得特别突出的情况下,许多普通投资者发现,投一投行业主题的ETF,就能轻松搭上创新药、半导体等等热门板块的快车,享受行业成长带来的红利,不用再费时费力去盯市场热点和做判断了。
机构投资者也挺喜欢 ETF,养老金、保险资金这些长线资金都把 ETF当成配置A股的重要工具。中央汇金几次公告买入ETF,截至今年6月底,“国家队”持有的股票ETF市值累计达到1.28万亿元,占A股ETF总规模的大概三成左右,他们的增持动作也为市场打气添了不少真气。
私募机构们也纷纷选择通过 ETF 来入场,截至到9月8日,已经有135家私募机构旗下的产品出现在今年上市的153只ETF的前十大持有人榜单里,总共持有的份额达24.48亿份。
资金流向的微妙变化:宽基 ETF 与非宽基 ETF 的 “冰火两重天”
随着 ETF 规模持续增长,资金的流向却出现了点微妙的变化。据开源证券的数据,过去三个月,宽基型 ETF的净流出达到了1978亿元,而那些非宽基型的ETF,规模却在飞快扩大,6到8月期间净流入高达2279亿元。
其实,这背后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有不同的看法和调整策略的情况。考虑到A股新增开户数量不多、主动管理产品新发规模也难以扩大,非宽基ETF就因此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似乎成了投资者加快入场的一个信号。
今年在AI算力行情里,中际旭创这些行业领头羊凭借在产业链中的关键位置,被纳入了不少指数,并且权重挺高,带动ETF被动跟买,给股价带来了不少资金撑腰。
富时罗素公告把中际旭创调进富时中国A50指数,估算会带来340亿到680亿元人民币的被动跟踪资金,也会进一步促进非宽基ETF的发展。
宽基ETF的资金 outsource 可能跟市场风格变换以及投资者对整体走势的看法有关。一些投资者觉得,目前市场显得比较结构性,大盘指数的波动还算平缓,靠投资宽基ETF难以实现超额收益,所以他们就把资金转向那些更具潜力的非宽基ETF或其他投资方式啦。
虹吸效应下的市场波动:寒武纪的 “过山车” 之旅
ETF 快速崛起,给市场注入了不少活力,但也带来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其中最叫人关注的就是虹吸效应啦。
因为ETF天生偏爱那些权重股和领头羊股,小盘股没啥ETF产品对接,结果资金就集中在少数几个股票上了,这样不太利于市场的平衡和健康成长。
最近寒武纪的股票起伏挺明显的,这算是虹吸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到了八月底,它的股价一度冲破了1500元股,变成了A股市场里备受关注的“千元股”,甚至还超越了贵州茅台。
不过一旦寒武纪在科创50指数里的权重快速突破了成分股的上限,马上就遭遇了指数基金的抛售压力。中证指数官网数据显示,到9月2日收盘时,它的权重达到了15.42%,已经超出了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方案中规定的“单个样本权重不得超过10%”的限制。
随着科创50指数快要到9月12日的调整点,寒武纪压力挺大,据推算,被动调仓可能会引发大约100亿元的资金从公司撤出。到9月4日那天,寒武纪的股价大跌超过14%,一天之内市值缩水超过800亿元。
这事让投资者们真切感受到ETF虹吸效应的威力,也引起了大家对指数编制规则和ETF调仓机制的深入讨论。怎么在充分发挥ETF的优势的同时,避免它带来太大市场波动,成了监管机构和市场人士都得扭头研究的重点。
ETF 的未来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ETF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潜力依旧巨大。目前,我国的ETF在公募基金中的比例还远远落后于成熟市场。截止到2024年底,美国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6.64%,而我们国内只有11.56%,这也就说明我国家的ETF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和变革,ETF的产品线会逐渐丰富起来。将来,国内的ETF市场很有可能加入反向ETF、主动管理ETF等新玩法,还可以试点开展ETF期权等衍生工具,为投资者带来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
在此期间,监管机构也持续强化对ETF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措施。证监会会继续优化权益类基金的注册流程,积极推动宽基ETF等指数化产品的创新,还会适时推出更多覆盖创业板、科创板等中小盘的ETF基金,旨在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同时也支持国家的战略发展。
不过,ETF市场的路走得并不完全顺畅。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挺激烈,迷你基金频繁清盘的情况也还在发生。
随着ETF规模越来越大,它对市场的作用也会逐步变得更明显。要怎样在推动ETF发展的同时,保持市场的稳定,这可是未来的着眼点和难题,需要一直关注和想办法。
总结
在A股市场上,ETF的兴起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方式,还在市场稳定和进一步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虽然眼下ETF市场出现了资金流向各异、虹吸效应等一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它会被投资者抛弃。反而,随着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监管体系不断优化,ETF有望继续发挥其优势,成为A股市场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想要在这个既有机会又有压力的市场里有所收获,投资者得搞清楚ETF的特点和风险,然后合理地安排资产配置,才能把握住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