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拎关税作筹码,美西军费拉锯暴露联盟裂痕
华盛顿传出风声:对“不按2%办”的盟友加征关税,西班牙被点名。马德里不愿接这一茬,欧洲内心一沉——这不是预算争论,是联盟治理的变味。
先摆规矩。北约的成文门槛还是“至少2%”。华盛顿峰会公报写得很直白:“We reaffirm our commitment to at least 2% of GDP on defence.” 5%并非官方目标,被当作谈判大棒,政治意味更重。
数据不骗人。西班牙军费约在GDP的1.3%,政府既定路径是到2029年拉升到2%,预算走“cap de gasto”限额,优先压在FCAS战机、网络防务、弹药产能上。海军评估F-35B未决,财政部更倾向欧洲方案,少受美元汇率和ITAR约束。
特朗普的压法不新鲜,关税就是扳手。竞选期他抛过“通用10%基准关税”,上台后随时能用301或232条款开闸。对西班牙而言,受冲击的不是军费,而是瓦伦西亚陶瓷、黑橄榄、里奥哈葡萄酒;2019年“空客-波音”案的清单,业者至今记得价格牌如何被改写。
马德里的话术更像现实主义。外交部强调“autonomía estratégica”,国防部把钱撒向“可吸收”的项目:弹药线、维修能力、欧盟PESCO项目。外勤上,西班牙在萨赫勒与海上安全投入人力,治北非走私与能源通道,这些都不在“军费/GDP”简单比值里。
美方的政治信号更刺耳。特朗普在一次集会上说过,“I would encourage Russia to do whatever the hell they want”对那些“不付钱”的盟友。这句狠话,在布鲁塞尔被当作风险预案的触发器:欧洲加快共同采购、军工补贴、能源韧性,避免“被动挨打”。
贸易与安全交叉后,欧盟的应对不会只靠声明。布鲁塞尔手上有反制清单,西班牙国内也有“替代市场”的盘算:拉美食品链、北非零部件、地中海港口转运政策。这是典型“多支点”策略,减少对某一政治风向的暴露。
要看下一步:华府是否把关税从话术变成联邦公报;马德里会不会在军费节奏上“前移一段”,换取关税豁免;欧洲是否把FCAS、弹药共采做成真正的“公共品”。每一步都牵到保险、汇率、港口物流的细枝末节。
老话讲,cada cual arrima el ascua a su sardina——各自把火往自家沙丁鱼上烤。你所在国家如何平衡“账本”和“安全”?关税当外交工具时,哪些行业最先感到温度,欢迎用你身边的例子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