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周末,资本市场再度迎来多重消息交织。从美股历史性高点的潜在风险,到国内财政政策的蓄势待发,从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带来的消费预期变化,到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暖风,再加上即将开启的中美高级别会谈——市场似乎正站在一个多重力量交汇的十字路口。这些消息将如何影响下周乃至更长期的市场走势?我们来逐一解析。
一、美股高歌猛进背后,是否暗藏回调风险?
美国三大股指近期全线攀升,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表面看市场一片繁荣,但冷静分析,风险或许正在积聚。周四晚间美国CPI数据公布,这意味着美联储降息前最后一个重要经济数据落地。尽管数据显示通胀压力存在上行趋势,加征关税的政策效应也逐渐显现,但市场似乎选择了“视而不见”。
目前市场对9月降息的预期已达100%,投资者的热情将股指推至历史极值水平,泡沫特征日益明显。值得思考的是,降息真正落地之后,市场的逻辑很可能从“预期博弈”转变为“事实检验”。一旦利好出尽,而通胀持续攀升、失业率再度抬头,市场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甚至不排除出现剧烈震荡的可能。历史告诉我们,当所有人都在狂欢时,或许正是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时候。
二、财政政策储备充足,长期利好A股市场
周五,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了重要信息:我国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始终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且“始终留有后手”。这意味着未来财政政策的发力空间仍然充裕,可根据需要随时出台相应措施。
这无疑对A股市场构成长期利好,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智慧和底气。不过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这类政策信号更多是为中长线市场发展奠定基础,短期内不太可能直接引发行情剧烈变动。那些期待周一开盘就“千股涨停”的投资者可能需要调整预期。稳健的政策导向需要配合经济基本面的实际改善,才能真正带动市场持续向好。
三、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2025年或现抢购潮
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补贴政策将迎来重大调整:补贴金额将从目前的3万元减至1.5万元,相当于砍半。这意味着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可享受全额免税,而到2026年,消费者则需要自行承担部分购置税费用。
对普通家庭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政策变化预计将显著影响消费行为——2025年很可能迎来新能源车的销售高峰,许多潜在消费者会赶在补贴退坡前完成购车决策。
从行业角度看,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过了初步培育期。充电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充电效率大幅提升,使用便利度明显改善,新能源车已经具备了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实力。政策调整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波动,但行业长期成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四、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利好,行业调整后或重启升势
盘后传来消息,国常会审议通过了《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该条例旨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培育行业发展新优势。这对创新药领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板块近期走势波动较大。周四因特朗普相关言论大幅下挫,周五却又强势反弹。这种波动很大程度上与该板块前期涨幅过大有关——上半年创新药板块累计上涨达120%,技术性调整在所难免。但从趋势看,创新药行业的基本面并未改变,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9月下旬以后有望逐步回归上升通道。
五、中美即将举行会谈,结果牵动市场神经
根据安排,中美双方将于9月14日至17日(周日至下周三)在西班牙举行会谈。双方将就美国单边关税措施、TikTok等热点问题进行磋商。这次会谈结果将对A股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若会谈取得积极成果,出口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若谈判遇阻,则市场可能转向关注反制概念板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TikTok被单独列为议题,相关讨论结果很可能对字节跳动和抖音概念股产生直接影响。
展望下周,市场同时面临中美会谈和美联储降息这两大事件。如果都能传来佳音,A股市场情绪可能得到显著提振,甚至不排除向上突破的可能。当然,投资者也应做好各种可能性应对准备,保持理性心态更为重要。
综合来看,当前市场正处于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阶段。美股高位运行但风险暗藏,国内政策储备充足但见效需时,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结构性机会,国际关系变化增加外部不确定性。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乐观态度,既要看到机遇,也要警惕风险,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理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