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说那场球赛啊,真是看得我火冒三丈,手机还捏在手里,手指头都在发颤。那场面,怎么说呢,就像一出精心编排的闹剧,让人哭笑不得。
你看啊,那个叫大迪的选手,你说她接球不转?得了吧,她那是全程就只会那仨动作,接球、传球、然后就站在原地不动,比门口的石狮子都稳。你以为这是什么战术,什么“不动如山”,我跟你说,那就是原地待命,等着球自己飞过来,飞不过来就拉倒。裁判都看愣了吧,观众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眼睛出了问题。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玩这种“石器时代”的打法?对手只要稍微有点变化,她就彻底傻眼了,跟个木桩子似的。
再说到桥本,这哥们儿也真是绝了。发球,就听个“砰”的一声,球飞出去了,然后呢?他原地不动!纹丝不动!你说你是发了个球,还是扔了个炸弹?炸完就站在那儿,等对方给你回过来,你说这叫比赛吗?这叫“请求对方回球服务”吧。就没见过这么佛系的运动员,仿佛这比赛就是个摆设,他过来走个过场,发个球,然后欣赏一下对方的回球表演。这得多大的自信,才能做到这样?或者,这得多大的心,才能接受这样的队友?
我实在搞不懂,这到底是怎么进到这个赛场的?是凭运气,还是凭关系?以前看比赛,至少选手们还拼尽全力,不管输赢,那股劲儿还在。现在倒好,一个像是在玩“你丢我捡”的游戏,另一个仿佛在进行“发完即送”的促销活动。观众花钱买票来看什么?看你们俩表演“岁月静好”吗?
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放到咱们老家楼下广场舞大妈的比赛,估计都比这激烈。大妈们抢着跳,抢着争,哪怕摔个跟头,那也是为了抢一个好位置。这俩呢?一个像是在等天上掉馅饼,另一个像是刚结束了一场漫长的冥想,刚准备起身。
而且,你说这裁判,就没人管管吗?这种级别的比赛,是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能上场了?还是说,他们是来推广“慢节奏运动”的?“请大家放慢脚步,享受比赛的过程”,是这个意思吗?我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有人可能会说,他们可能有什么伤病,或者战术安排。得了吧,伤病能让一个人全程只会三个动作?战术安排能让另一个人发完球就原地“封印”?这俩人加起来,恐怕也打不出一个像样的回合。想想那些真正的运动员,为了一个球,拼尽全力,摔倒了爬起来,受伤了咬牙坚持。再看看这俩,简直就是来“体验生活”的。
最让人气愤的是,这种表现,居然还有人拍手叫好,还有人说他们“有特点”、“不落俗套”。我的天,这得是什么样的“特点”?“缺乏基本功”的特点?“不思进取”的特点?“浪费观众时间”的特点?我真是服了,这世道,真是啥样的“奇葩”都能被捧上天。
我真想知道,他们的教练组是怎么想的?是鼓励他们“保持体力”,还是“享受比赛”?还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教练组?全凭自己“自由发挥”?自由发挥成这样,那还不如回家抱着冰淇淋看电视呢。
这不仅仅是比赛的问题,这折射出来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对职业的态度,对观众的态度。如果你真的热爱这项运动,你不会这样敷衍。如果你真的尊重这项运动,你不会这样侮辱它。
我现在就想问,下次比赛,他们还会这样吗?还是说,观众的热情和期待,在他们眼里,真的就那么不值一提?我真是替那些真心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感到不值。
这事儿,就像你看了一场电影,主角从头到尾就坐在那儿,偶尔动动手指头,然后电影就结束了。你花钱买票,坐了俩小时,就看了个寂寞。是不是觉得很荒谬?
这场比赛,与其说是竞技,不如说是行为艺术。它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什么是‘不作为’的最高境界”。我当时真的是气的,但也觉得有点好笑,这反差太大了,大到有点离谱。
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抱着这种“发完球就原地不动”的心态,那会是个什么景象?社会还能进步吗?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我真是希望,下次再看到他们比赛的时候,能有点变化。哪怕只是多一个动作,多一个眼神的交流,多一点点拼搏的痕迹。
这事儿,你说,还有救吗?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