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号,乌克兰《真理报》刊文承认,红军城的局势变得挺紧张。
报道引述乌克兰军方中红军城与米尔诺格勒指挥官的话说,俄军已经在红军城内部、周围铁路附近和达亨克-诺沃帕夫利夫卡-赫纳蒂夫卡沿线布置了不少集结点,一些小股部队正向城中部和东部推进。同时,乌军无人机操作者、炮兵以及反装甲部队也遭到了俄军的重点打击。
目前乌军还在红军城以南的阵地坚持着,不过指挥部和前线步兵之间的联系其实挺有限的,这些步兵已经在阵地上呆了两个半月到三个月了,乌军指挥部只能靠无线电确认他们还活着没有。
现在红军城附近的乌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北部、西北以及西南方向的交通线都被俄军掌控住了,这一片封堵让乌军伤员转移、部队轮换以及补给的运输都变得很麻烦。
据说,乌军后方的部队要想走到红军城,只能开车走一段路,再下车徒步十到十五公里,因为“所有通路都被俄军的光纤无人机盯得死死的”。
就拿之前乌军安排撤走两名伤员的事来说吧,这支小队刚到红军城郊区没多久,就遭到俄军无人机的突然袭击,结果是又牺牲了2个人,还有4个受伤。
现在要说乌军还能在红军城坚持多久确实挺难的,毕竟正如乌媒所透露的那样,俄军已经把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把乌军所有通往红军城的补给线和撤退路径都切断了。
这也是俄军在经历巴赫穆特那场激烈拼杀之后,城市作战中最常用的招数。得益于建筑技术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直接猛攻一座防御严密的大城市,再展开逐屋逐街的巷战,已经变成了最昂贵、最危险的战术选择。
与此相对,孤立一个城市,切断它和外界的联系、封锁补给线,然后对城里的敌人据点进行轰炸,通常能以更低的成本达成目标。
所以,乌克兰想解围红军城,最有效的方法并不是不停地往城里面派部队,那样跟俄军打巷战耗费大,还不一定见效。而是要把俄军在红军城东北和西南那两个突出部分给击退,只要俄军从这些地方撤退,乌军在红军城的困境就能得到改善。
按照这几个月对红军城局势的观察,乌克兰可能已经没有实力发动这样的大规模行动。自8月中旬俄军在红军城北部疯狂推进以来,乌军虽然反应过来后夺回了一些关键位置,但一直没能把俄军击退,反而让俄军的突出部分不断扩大。
至于乌军为何会“无动于衷”,乌克兰《真理报》在九月底的一篇报道大概能给出答案:乌军前线指挥官看到的战场形势和乌军红军城战术集群指挥部汇报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简单说呢,乌军前线的指挥官一想报告俄军已经渗透到后方时,却被告知“那里什么都没有”。原因在于乌军总部担心,承认大片阵地失守会引发整条战线的崩盘。所以在作战会议上,大部分乌军旅级指挥官不是选择保持沉默,就是附和总部的说法。
不过眼下,乌军指挥部那套“鸵鸟战术”算是坚持不住了。据“电报”频道透露,俄军司令部已经给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的乌军发出了“最后通牒”,让他们在10月27日前投降或者撤退,要是不听就得全歼。
现如今,红军城里已经有人退伍跑了,乌军指挥部得咬紧牙关,得在继续坚守还是撤退之间做个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