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夏天,云南宣威的工地上,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在挥汗如雨地扛水泥。 谁能想到,这个满脸灰尘的"搬砖男孩",刚刚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更让人意外的是,4年后,他放弃了年薪百万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当村官。
这波操作,让不少网友直呼"看不懂"! "林万东!
你的清华录取通知书到了! "快递员的喊声让整个工地都沸腾了。
正在搬砖的林万东擦了擦汗,平静地接过通知书,转身又继续干活。 713分的高考成绩,足以让这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少年实现人生逆袭。
但对他来说,眼下更重要的是多搬几袋水泥,多挣点钱贴补家用。 这个00后小伙子的故事,简直比励志电影还精彩。
父亲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在工地干着和男人一样的重活。 作为长子,林万东不止一次想辍学打工,但母亲的一句话让他坚持了下来:"你要心疼妈,就好好读书。
"排队打饭背单词、路灯下刷题到凌晨,这个"小镇做题家"用最笨的办法,拼出了一条通往清华的路。 清华园里的日子并不轻松。
不会用电脑、英语口语差、没见过世面...这些都没难倒他。 大二成功转专业,毕业时已经蜕变成自信的青年。
当同学们纷纷选择深造或高薪工作时,他却报考了云南的定向选调生。 这个决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清华毕业去当村官?太浪费了! "面对质疑,林万东戴着草帽走村串户,把山核桃卖到北京,价格翻了三倍;发展芒果产业,让村民收入节节高。
他说:"我了解村民的需求,这就是我的价值。 "当然,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这份赤子之心,确实让人动容。
在这个"内卷"成风的时代,林万东的选择像一股清流。 有人追求年薪百万,有人渴望北上广深,而这个年轻人却说:"钱财不能衡量成功。
"他让母亲不再搬砖,帮弟弟完成学业,还在县城买了房。 这样的"成功",难道不香吗? 其实,人生哪有标准答案?有人适合搞科研,有人擅长做生意,而林万东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
他用知识反哺家乡,让更多孩子看到希望。 这种"先富带后富"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吗? 说到这里,不禁要问:如果换做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留在大城市追逐梦想,还是回到家乡贡献力量?评论区等你来聊!
最后送上一句灵魂拷问:当我们在谈论"成功"时,到底在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