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佳从跳板上腾空而起的瞬间,全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那本该是教科书般的305C动作,却在转体时突然走形——左手掌的绷带在空中划出刺眼的白色弧线,入水时激起的浪花像炸开的玻璃碴子,裁判席亮出25.5分的电子牌时,场边队医手里的冰袋直接掉在了地上。
这届世锦赛的跳水馆里透着股邪性。上午刚看完混合团体赛四个中国队员跟下饺子似的,一个接一个往满分线里扎,下午女子1米板就演了出"翻车现场"。陈佳第三跳失误后扶着右手腕退场的画面,被现场大屏幕放得清清楚楚,教练组席位上有人把战术板捏得咔咔响。要说这姑娘也是够倔,手掌训练时撞跳板肿得跟馒头似的,硬是咬着牙把五轮动作全跳完了,可惜最后总分比冠军麦迪森·基尼少了整整28.15分,搁平时够她做三套动作的差距。
混合团体那边倒是风生水起。程子龙带着腰伤玩命似的来了个109C,94.35分的炸裂成绩直接把对手看傻了。同个场馆里两拨中国队员,处理伤病的路子咋就差这么多呢?有老观众嘀咕:"这整得跟开盲盒似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出场的是满血版还是残血版。"更绝的是李亚杰那个405C,小姑娘入水时跟秤砣似的直往下坠,57.60分的成绩单甩出来,场边记者们齐刷刷翻起了秩序册——上午曹缘/陈芋汐双人跳同个动作可是拿了74.40分,这差距快赶上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了。
麦迪森·基尼最后两跳跟装了GPS似的,特别是那个5333D,68分入账时澳大利亚教练组直接蹦起来击掌。转播镜头很懂行地切了慢放,人家压水花的技术活像在池子里铺了层绒布,对比陈佳同难度动作25.5分的惨案,这画面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有懂行的网友算过账:"陈佳手掌伤成那样还选转体动作,相当于崴脚球员非要表演彩虹过人,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
赛后的混采区故事比比赛还精彩。陈佳把冰袋按在右手上,说话时嘴角还绷着:"当时想着305C转体角度小点能控制..."话没说完就被队医拽走了。教练组那边倒是实在人:"非奥项目确实要考虑练兵和保重点的平衡。"这话听着没毛病,可看看隔壁混合团体赛的四个生龙活虎的队员,再瞅瞅女子板这边挂着绷带的陈佳,难免让人想起那句老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技术台的数据不会骗人。陈佳预赛时305C还能拿到63分,决赛直接腰斩到25.5,这跳水幅度比她实际跳水的压水花还大。有体育医学专家盯着录像分析:"手掌撞击伤做屈体动作尚可,但转体时手腕要承受体重三倍的冲击力,这决策跟赌俄罗斯轮盘没区别。"更扎心的是对比数据——同样带伤作战,程子龙在混合赛选择的是对腰部负荷较小的向前翻腾,而陈佳偏偏挑了最吃手腕的转体动作。
观众席上有老教练摇头:"早年间咱们队员受伤,那都是按着葫芦抠籽儿——哪个轻伤扛不住?现在条件好了反而不会算账了。"这话虽糙但理不糙,看看麦迪森·基尼的稳定发挥,再琢磨琢磨陈佳赛前打封闭的狠劲,体育竞技有时候真像走钢丝,左边是运动员的荣誉感,右边是教练组的胜负账,底下还蹲着无数等着写稿的媒体。
跳水馆顶棚的灯光把池水照得蓝汪汪的,映得领奖台上三面国旗格外鲜艳。陈佳在后台给右手腕缠新绷带时,混合团体赛的四个冠军正抱着吉祥物自拍。这届世锦赛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此——中国跳水的"梦之队"光环依然闪亮,但仔细看会发现上面多了几道细碎的裂痕。有记者偷拍到总教练盯着女子板成绩单发呆的侧脸,那表情活像老农看着自家最肥的母鸡突然不下蛋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