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真最近在纪录片里聊起刚走红那会儿的憋屈事儿,听得人直揪心。他说自己当时就像个提线木偶,别人让干啥就干啥,圈里不少人瞅着他直撇嘴,甚至当面说他"身上有股子羊膻味"。最扎心的是有回生病难受,偷偷摸摸给家里拍张照片报平安,结果被工作人员一把夺过手机:"删了!"他站在片场里,突然觉得自己跟街边要饭的没啥两样。
这事儿让小编想起去年在理塘街头看到的场景。当时丁真正蹲在民宿门口啃糌粑,几个游客举着手机冲过来求合影。他笑着配合完,转头就钻进厨房帮老板娘揉面团。这种接地气的反差,跟他在纪录片里说的"被当成花瓶摆弄"完全对得上号。
现在动不动就有人说丁真"飘了",可鲜少有人知道他这些年挨了多少骂。有粉丝统计过,光是近三年他就收到过上万条恶意私信,最狠的诅咒连他家人都不放过。有次凌晨三点,他刚结束直播就接到电话:"你个卖国贼!"对着黑屏骂了半小时,最后他默默关机,第二天照常去学校给妹妹交学费。
这种隐忍在草原汉子身上显得格外扎眼。去年冬天他回理塘拍宣传片,零下二十度的天气裹着军大衣蹲在路边啃烤土豆,就为等个绝美的日出镜头。工作人员劝他回房车休息,他摆摆手:"拍不好怎么对得起来看我直播的乡亲们?"
别看现在理塘的游客能把青石板路挤塌,五年前这里连条像样的厕所都没有。丁真刚当旅游大使那会儿,带着摄制组在草原上转悠三天,愣是没找到个能遮风挡雨的拍摄点。如今你打开导航搜"理塘",不仅能定位到牧民家的酥油茶馆,连海拔4000米的萝卜田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最让老乡们服气的是他搞的"马背上的直播间"。去年夏天带着20个藏族小伙策马巡游,沿途帮牧民卖了3000多斤牦牛肉干。七十岁的泽仁奶奶第一次用手机收款,手抖得把收款码贴了满马背:"这娃比活佛还灵验!"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丁真每次出镜都戴着妹妹送的银镯子。在最新纪录片里他透露,这些年攒下的钱全砸在妹妹学费上:"她学会计的样子,让我想起草原上第一朵开花的格桑花。"这话糙理不糙,现在妹妹已经能帮着村里做财务统计,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字姑娘"。
更难得的是他对女性地位的思考。有次在赛马节后台,他看见工作人员不让藏族姑娘上台领奖,当场黑脸:"我们草原上的女骑手,赛马比男人还快!"后来硬是拉着三个姑娘坐上了领奖台。现在理塘文旅局招导游,特意注明"男女各半",这在当地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当然也有刺耳的声音。有次参加综艺,导师吐槽他"普通话太烂",他当场把话筒一放:"我学了四年,现在能说五十六个民族的语言。"转头就去报了夜校,现在跟上海来的游客唠嗑都不带打结的。这种较劲劲儿,倒真应了他常说的那句:"马要跑得远,蹄子得磨得铁硬。"
说到底,大家喜欢丁真真不是因为他长得像草原英雄史诗里走出来的美少年。就像他总爱念叨的那句话:"我出生在草原,但我不一定要生活在草原。"这种既扎根故土又向往远方的矛盾感,恰恰戳中了现代人的心窝子。毕竟在这个流动的时代,谁还没点回不去的故乡和到不了的远方呢?
(信息综合自丁真2023年《理塘故事》纪录片访谈、理塘县文旅发展年度报告及《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