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一家来自江苏的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但员工总数只有51人(大陆34人、美国9人、香港7人、德国1人)。
这家公司叫拨康视云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拨康视云),成立于2021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眼科创新药研发的企业。
创始人倪劲松拥有南京大学化学本科学历,之后在加拿大布鲁克大学获得化学硕士,还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犹他大学做博士后。
倪劲松在药物研发领域深耕了快30年,曾在艾尔建待了15年,担任科学总监,主要负责眼科和皮肤科药物的研发。
2015年,倪劲松在美国成立了Cloudbreak USA,这是拨康视云的前身。
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已经经历了三轮融资,金额都在百万美元左右。
2018年10月,公司搬到广州后一个月就拿到1.1亿元融资,之后又在2020年4月和2022年1月分别获得1.8亿和1.3亿美元的融资。
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估值高达34亿,这也是公司搬到苏州后融资的最高点。
核心团队成员多来自国际知名药企,比如艾尔建和辉瑞。
其中,公司首席科学家杨嵘博士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曾主导多款眼科药物上市。
公司搭建了两大技术平台:MKI(多激酶抑制剂)和ADS(抗体-小分子协同)。
前者主要用来抑制血管新生和纤维化,适合类似翼状胬肉的眼表疾病;后者通过抗体靶向和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增强疗效,适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等眼底疾病。
目前公司拥有8条生产线,其中4条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核心产品线是CBT-001和CBT-009,目前都已到达临床Ⅲ期。
CBT-001是全球首个专门针对翼状胬肉的临床Ⅲ药物。
它能通过非侵入性方式在早期控制疾病,减少手术需求,预计2026年申请上市。
未来,预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
CBT-009则针对青少年近视,国内青少年近视人数达1.1亿,市场潜力巨大。
在2024年,拨康视云为参天制药和远大医药授予了CBT-001在东南亚和大中华区的独家授权。
参天需要支付首付和里程碑款共计9100万美元,还有销售提成;远大医药的里程碑付款为5950万美元。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都没有营收,2024年的收入预计只有1000万美元。
过去三年,公司累计亏损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具体为:-6684万美元(2022年)、-1.29亿美元(2023年)和-9913万美元(2024年)。
这次上市,公司发行了6058万股,定价每股10.10港元,总募资6.12亿港元,扣除费用后实际到手5.22亿港元。
资金中,62.4%将用于CBT-001的研发,27.6%专门投在CBT-009上,5.5%用在生产和市场推广,剩下的4.5%作为流动资金。
上市当天,股价一开始低开至9.5港元,随后迅速大跌,最低触及5.6港元,跌幅超过44%,收盘价为6.2港元,日跌38.61%。
就算股价如此暴跌,公司市值依然保持在52亿港元左右。
如果你不小心中签,第一天没有卖掉,亏损就达到了38%以上,比A股的“刺激”多了。
港股打新真不是随便玩的,远不及A股的“翻倍快感”,动不动就能赚两三倍甚至更多。
胡华成独家投融资讯提醒:一是某上市公司(现市值57亿)准备投资或收购半导体材料和电子材料领域的公司,没有业绩和阶段限制。
二是某省级母基金想投资净利润超过3000万、估值大约10倍的半导体、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企业。
三是某军民融合基金(规模1500亿)打算投资军工企业,不考虑阶段和业绩,只看相关行业。
四是成渝地区某市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规模1000亿)看好新能源汽车、摩托车、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化工新材料、商业航天、无人机、机器人和医药行业,不限制阶段和业绩。
五是某上市公司在并购传感器企业,目标是机器人传感、多物理量传感、传感平台、工业物联网等相关项目,利润要求五百万以上,营收稳定,控股比例不低于51%,原团队继续运营。
最后,记得:创业最大的风险在于选择;最大的失误在于决策;最大陷阱是能力不足;最宝贵的机会是认知的提升;最大的收获是成长;真正的成功在于领悟人生的真谛。
如果你认同这些观点,强烈建议加入胡华成的读书会,因为它能帮你在选择、失误、决策、能力、认知、成长和领悟方面获得最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