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人生是场大赛,我想我一定是在起跑线上睡着的人,可惜哨子还没吹响,我就被旁边炒鞋的小哥踩醒了。他那双鞋,闪瞎我贫穷而没有梦想的双眼。至于他脚上穿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最新的“等到花儿都谢了”的爆款鞋,终于还是要来了。你以为这是童话,其实是定期上演的鞋圈玄幻剧。
眼下谁还敢说鞋圈平静?潮流圈这几年,活得比娱乐圈都风生水起。别的行业崩盘,鞋圈逆风翻盘。说鞋圈不泡沫的人,要么就是既得利益者,要么就是还没抢到限量鞋的奋青。对于我等脚大又囊中羞涩的人来说,爆款新品如同天边的焰火,拼命拉近,却最后还是照亮了别人的钱包。
正说着,书上记载,有一双Book 1 PE鞋,致敬的是那双让中年日渐肿胀的脚掌也能梦想滑板的Air Max 95 Neon。鞋圈上上下下,从小红书到朋友圈,从贴吧到投资分析群,吹风早吹出了“三体”氛围:你永远在等待,鞋永远难抢。不见诸神下凡,只见神鞋价高。这种感觉就像等公交,车永远满员,位置永远是别人的。
经过漫长时间与钱包意志的较量,梦想中的这双鞋终于定了发售日期。你等了大半年,鞋厂那边终于良心发现,顺便实现了一次史诗级复苏。那些年看着店铺橱窗“敬请期待”,期待着鞋柜变银行账户,现在只求鞋柜别变债务人名单。
你说Book 1 PE Neon有啥特别?一批鞋粉会告诉你:“复古兼致敬,情怀拉满,麂皮细腻,分层透气,手感如初恋……”具体说啥我也学不会,毕竟我既没有初恋,也没摸过一双货真价实的Book 1 PE Neon。好看的鞋千篇一律,而贵的鞋,各有各的贵法。
今年Nike真会玩,大头条新闻刷屏,“致敬经典、还原标志性特征”,营销词写得跟小学生作文似的感人。什么鞋舌logo,什么致敬布克元素——请问各位,致敬这词就成了万用胶?仿佛谁鞋带上缠点荧光绿就是情怀担当,实则让很多脑袋不清醒的青年们离钱包破防又近了一步。鞋圈编故事的人都该出个编年史了,明明是一双鞋,愣能炒出历史书的厚度,讲出情怀片的煽情。
其实鞋面的麂皮是真的细腻,不得不说,Nike对“致敬”这件事的热情,比我对午休的执着还要坚定。外观是复制得特别走心,层次都该有的有,荧光绿走在街上,你绝对能成为小学门口最抢眼的家长,连校门保安大爷都得忍不住围观一眼:“哟,这谁家男娃爸,脚上发电了?”买这鞋,走夜路不用怕,鞋子自带夜行装备,再厉害点,说不准以后还得办个电费卡充能用。
话说回来,这鞋买不买得起,那是钱包与命运的恩仇,不是你我普通人嘴皮子能掰扯明白的。你说情怀这东西,穿在脚上很洋气,脱在柜里落灰就叫价值保值。如今的鞋圈,炒得不是鞋,是故事。Nike也知道,这年头比的不是谁设计多新鲜,而是看谁的牛皮吹得更广。
据圈内元老说,Book 1 Neon不只鞋型还原,连那抢购的“饥饿营销”也做足了戏码,比电视连续剧还吊人胃口。时间、地点宣布得锣鼓喧天,唯独就是忘了给我发一张抢购券。9月5日,定好了。售价145美元,折合几瓶茅台、一打脆皮鸡,或者好几个工地搬砖日的微薄存款。这条消息惹得一众人心动手痒,早上微博、晚上贴吧,专门研究如何“科学排队”“精准抢购”。鉴于前几次APP崩溃导致的“抢鞋血泪史”,这次建议官方请运营商盯牢点,别让抢鞋党再哭出泪痕斑斑的表情包。
营销层面的造势,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批带货博主、搞潮流的“鞋头”、半路出家的理财顾问齐齐上阵。前者写软文,后者论投资,搞得鞋还没到,心态先崩了。朋友圈里全是晒单——严肃点说,是“预晒单”,意思是鞋还没抢到,梦里已经穿出街头风采。你听说过提前交作业的,没想到晒鞋连影子都不用有,每个人都是预言家,谁也不是“实货派”。
再怎么说,Nike的诚意确实摆出来了。Air Max 95的经典鞋型,已经从千禧少年到油腻中年通杀全场。重温这波情怀,有点像我们都喜欢翻老相册,看着过去青涩的自己感叹:“真没想到,我能长成这样。”你以为买鞋就是买个穿的?不,是买了段自我感动式的青春剧本,穿在脚上也走不到过去。
但话说回来,这股“情怀风”究竟还吹多久?过了这一季,鞋或许落灰,记忆中那一点点荧光绿只剩下朋友圈拍照的光影和点赞。9月5日抢不到?管它呢,毕竟我们也没抢到上学路上小学霸的作业。鞋圈的铁律:再好的鞋,归根结底都是别人的。至于自己的,就像饭后的二两烧烤:解馋是解馋,营养和身材,那就别提了。
记得有一年,我的同事,到处托人“原价”买鞋,一路上听说了无数鞋圈内幕,学会了各种抢鞋黑科技,结果最终买的是“高仿”:听说是同一条流水线下来的。平台的规则总是让人琢磨不透,你看透规则,规则就升级。你有抢鞋外挂,人家有反外挂工具,你的手速再快,不如对面的互联网大厂推送快。技术都用在了抢鞋上,怪不得高考分数越来越低。
这种限量鞋就像彩票,不抽不知道,一抽下巴掉。不少人梦想靠抢鞋财富自由,结果却“自由”了钱包。抢鞋这事,已经不分男女老少,门槛拉低,心态拉高。家长们抢学区房,青年们抢限量鞋,中年人才抢回家的BOSS键。抢到鞋的,朋友圈全员仰望,没抢到的,安慰自己“鞋不合脚,不如不抢”。真是现实里的自由民主,谁想买就买,谁能买谁才能买——别笑,这不就是世界的真实写照?
要说未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品横空出世。Nike、Adidas、某潮店,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阵割韭菜之后,留下白菜价的清仓和当年发烫的信仰。书上说,万物皆轮回,一鞋再炒几轮,照样有韭菜接盘。新冠都过去几年了,鞋圈的病还没治好。马上又是一轮“限定发售”,还是熟悉的味道,作为观众,买不起就看看,笑笑。
最后,这双Book 1 Neon究竟该不该买?得了吧,这问题问得,跟问夜店门口保安:“帅哥进来免费不?”一样滑稽。鞋圈和我的工资一样,永远有一道看不见的天花板。梦归梦,鞋归鞋,总会有一天,鞋柜里躺满了梦想,现实里空空如也。9月5日,该来的还是会来,不该来的,早就被神秘买家一抢而空。
看完新品,再看看自己那双粘了灰的运动鞋,忽然明白,消费主义的门槛再高,也拦不住我们做梦。毕竟,现实的路很长,满地都是没买上的鞋,和没抢到的未来。鞋能抢,梦想却躺平。如果人生真有哪双鞋,能跑得过岁月和工资条,记得通知我,我去蹲一双人的排队号。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