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电商最近的画风也太分裂了!这边电子产品卖家愁得头发都白了—— 销售额跌 5%、订单量少 6%,手机平板销量更是暴跌 29%,仓库里的货堆得能当仓库管理员的 “小床”;那边食品卖家却忙得脚不沾地,线上销售额暴涨 32% 要冲 1.8 万亿卢布,配送小哥的电动车筐里塞满了鱼子酱、列巴和新鲜牛奶。这波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卖家们纷纷发问:“战斗民族这是把购物预算全给吃的了?电器都不打算换了?”
先说说电子产品的“滑铁卢”。根据 IBC Real Estate 报告,2025 年俄罗斯人突然对大额电子消费 “退烧” 了。最惨的要数手机平板品类,8 月销量直接跌了近三成,有卖家吐槽:“以前新手机上市,订单能排到莫斯科郊外,现在仓库里的库存能堆成克里姆林宫的尖顶!” 深究原因,除了消费者捂紧钱包,9 月 1 日起实施的 “强制预装软件” 新规也添了把火 —— 不少卖家为了规避政策,把没预装 RuStore 和 Max 通讯应用的设备标成 “瑕疵品” 甩卖,结果反而让消费者更犹豫,生怕买到 “问题机”。就像你去买冰淇淋,发现包装上写着 “可能化了”,再馋也得掂量掂量吧?
但神奇的是,整体电商市场居然还在涨!全渠道电商规模预计能飙到 14.2 万亿卢布,占零售总额的 22%。这增长全靠食品品类 “扛起大旗”—— 从去年的 1 万亿卢布冲到 1.8 万亿,相当于每个俄罗斯人平均多花了 5000 卢布网购面包、牛奶和鱼子酱。莫斯科的生鲜电商 Wildberries Food 最近新增了 200 辆配送车,负责人笑着说:“以前送电子产品按件算,现在送食品按箱算,司机师傅每天都像在参加‘冰上极速挑战赛’,生怕鱼子酱化了、牛排不新鲜。”
这波“食品热” 背后藏着俄罗斯人的生活新习惯。以前战斗民族买食品爱去线下大超市,现在却爱上了 “手机点一点,香肠送上门”。有莫斯科主妇晒出购物车:“早上 7 点下单新鲜列巴,8 点就能配送到家,比去楼下便利店还快!” 更有意思的是,连传统的酸黄瓜、腌白菜都成了线上爆款,某平台数据显示,真空包装的腌菜销量涨了 45%,有卖家调侃:“看来俄罗斯人把‘囤货基因’从冬季物资延伸到了全年网购。”
那卖家该怎么“顺风向” 调整策略呢?做电子产品的别慌,不是没机会了,而是要换个思路。比如专攻 “小而美” 的实用单品 ——Yandex Market 数据显示,中国产的智能宠物喂食器、大功率移动电源(极寒地区需求是温带的 3.2 倍)卖得比伏特加酒具还火。有深圳卖家就靠一款能在 - 30℃工作的充电宝打开市场,月销突破 10 万卢布,秘诀就是抓住了 “极寒环境下的续航刚需”。
做食品的则要抓住“新鲜 + 本土化” 两大关键词。俄罗斯人对食品新鲜度要求极高,某平台做过实验,把 “24 小时鲜乳” 的配送标签放在主图,转化率直接涨了 30%。同时,得把俄语本地化做到位 —— 有卖家把 “有机面包” 翻译成 “生态хлеб”,结果订单量比直译版多了一半,“就像给面包穿上了传统民族服饰,亲切感一下就来了”。
不过无论是转做食品还是坚守电子品类,多平台运营都是绕不开的坎。毕竟要同时玩转 Yandex Market、Wildberries 这些本土平台,账号安全是头等大事。这时候跨境卫士就能帮上大忙,一键隔离多平台账号,设备指纹和 IP 分得明明白白,让你专心研究俄罗斯人的购物喜好,不用担心中招“关联封号”,就像给账号装了个 “克里姆林宫级别的安保系统”。
还有个“反常识” 的发现:俄罗斯人网购越来越看重 “仪式感”。Yandex Market 的数据显示,开箱体验好的包裹复购率能高 28%。有卖蜂蜜的卖家在包裹里放了小份试吃装和手绘的西伯利亚森林明信片,结果好评率飙升到 99%,“俄罗斯买家收到后纷纷拍照发 VK(俄罗斯版微信),免费给我们打了广告”。
最后给想入局俄罗斯市场的卖家支个招:别盯着单一品类死磕,要学会“东边不亮西边亮”。比如做电子产品的可以顺带卖卖适配极寒天气的手机壳,做食品的可以搭售点特色餐具。就像莫斯科红场既有洋葱顶教堂,也有现代购物中心,融合才是王道。
现在的俄罗斯电商市场,就像一场“动态调整的供需舞会”,以前是电子产品当主角,现在食品品类跳得正欢。但不管谁是 C 位,卖家只要摸准消费者的脉搏,用对工具保护账号,就能在 14.2 万亿卢布的市场里分到一杯羹。毕竟战斗民族的购物车虽然变了方向,但 “买买买” 的热情可没减 —— 就看你能不能抓住那波 “对的流量”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