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为改编创作,故事情节虚构,名字均为化名,图来源于网络,与文章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班级群里又热闹起来了。林总太太刚发了一张她儿子穿着限量版球鞋,坐在私人飞机模型前的照片,配文是:“小明又拿到航模比赛一等奖了,奖励他心心念念的‘飞人’。这孩子,非要这双,说穿上能飞得更高!”
我盯着屏幕,指尖停在想输入却又不敢输入的地方,喉咙里像堵了一团棉花。直到我看到了那张折叠整齐的奖状,那上面“年级第一”四个字刺痛了我的眼,也燃起了我心中的火。
01
手机屏幕亮着,班级微信群的消息提示音像催命符一样,一声接着一声。我正在厨房里切着菜,刀起刀落间,心却悬在手机上。自从乐乐上了小学一年级,这个班级群就成了我生活的另一个战场。
每天,各种消息像潮水般涌来,其中最让人心烦意乱的,莫过于那些“晒娃”的动态。
“我们家小宝今天去马术俱乐部了,这姿势,是不是挺帅?”附带着九宫格照片,孩子骑在高头大马上,背景是绿草如茵的马场,旁边还有教练悉心指导。
“囡囡的意大利定制小提琴到了,这音色,果然不一样!”视频里,小女孩穿着蓬蓬裙,拉着一把漆面锃亮的小提琴,琴声悠扬,背景是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客厅。
这些消息,大多出自群里几个活跃的“富太太”之手。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林总太太。她的丈夫是本地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身家雄厚,每次晒娃,都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炫耀。
从孩子身上的名牌童装,到手里的进口玩具,再到各种高档兴趣班,无一不彰显着她家财力。
我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但看着这些,心里还是会泛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酸吗?也许有那么一点。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和焦虑。
我的儿子乐乐,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穿着几十块钱的运动鞋,玩着几十块钱的积木,上着学校的兴趣班。我能给他的,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是每天雷打不动的陪伴学习,是尽我所能为他提供一个稳定、温馨的家。
但在这些富太太们眼里,这些大概是不值一提的。
“妈,今天学校的数学题好难啊!”乐乐的声音把我从思绪中拉回。他背着小书包,小脸皱成一团,显然是被今天的作业难住了。
我放下菜刀,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哪里难了?给妈妈看看。”
乐乐把数学作业本递给我,指着一道应用题。我仔细看了看,确实有些超纲,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点吃力。我耐心地给他讲解,引导他思考,直到他眼睛里的困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茅塞顿开的亮光。
晚上,等乐乐睡着后,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客厅。手机又震动了几下,是林总太太发的新消息:“小明今天又去看了他喜欢的F1赛车,还得到了车手的签名。这孩子,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将来是不是要成为工程师啊?”
配图是小明和一位F1赛车手的合影,背景是豪华的赛车场,甚至能看到几辆昂贵的跑车停在不远处。
我默默地关掉手机屏幕,心里叹了口气。我不是没有攀比心,只是我知道,攀比是无止境的。我能做的,就是让乐乐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到最好。我坚信,成绩,才是硬道理。
至少在学校里,在教育这个层面,它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努力和天赋,也能证明一个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我走到乐乐的房间,借着微弱的夜灯,看着他熟睡的小脸。他睡得很沉,嘴角甚至带着一丝甜甜的笑意。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02
日子一天天过去,班级群里的“攀比之风”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林总太太的晒娃频率更是有增无减。她似乎总有新的素材,从孩子参加的国际象棋比赛,到高端度假村的亲子游,再到她家在学区附近新购的别墅。
每一次,都像是在无声地宣告着她的优越和对孩子教育的“不遗余力”。
而我,李薇,一个普通的职员,丈夫是一名技术员,我们住在市郊一套贷款的房子里,每个月除了房贷,还要应对日益增长的生活开销。乐乐的教育,是家里最大的开支,也是我们夫妻俩最大的希望。
我们没有额外的钱让乐乐去上那些动辄上万的兴趣班,也没有能力送他去参加各种高大上的比赛。
我能做的,就是利用好每一分钱,把它们花在刀刃上。比如,我会在网上淘一些口碑好的教辅资料,自己研究后,再一点点地教给乐乐。
每天晚上,无论我工作多忙多累,都会抽出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地陪乐乐完成作业,并进行拓展阅读。周末,我们会去图书馆,或者在公园里玩耍,我给他讲故事,和他一起观察自然。
乐乐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妈妈挣钱不容易,从不主动要求买昂贵的玩具,也不羡慕班里同学的花哨文具。他总是很认真地完成我给他布置的学习任务,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看着他那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心里就充满了力量。
“妈,我这次数学考了98分!”有一天,乐乐兴冲冲地跑回家,举着一张卷子给我看。
我接过卷子,看到上面鲜红的分数,心里一阵欣慰。我俯下身,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真棒!乐乐最厉害了!”
“班里的小胖考了100分,他妈妈给他买了一套乐高积木。”乐乐小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
我的心微微一沉。乐高积木,一套正版的要好几百块,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抱紧乐乐,轻声说:“乐乐,你已经很棒了。妈妈相信你下次也能考100分,到时候,妈妈给你买你最喜欢的故事书,好不好?”
乐乐的眼睛亮了亮:“嗯!我一定会努力的!”
他就是这样,一点点小小的鼓励,就能让他充满斗志。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物质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教育上的投入和孩子的努力,是可以弥补甚至超越这些差距的。
期中考试临近,乐乐比平时更加努力。每天晚上,他都会主动要求我给他多讲几道题,多背几个单词。我看着他趴在书桌前,小小的身躯散发出专注的光芒,心里既心疼又骄傲。
我知道,他不是为了那套乐高积木,而是为了他自己,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考试那天,我特意给乐乐做了他最爱吃的鸡蛋饼,嘱咐他好好发挥,不要紧张。他冲我甜甜一笑,背着书包,信心满满地走进了校门。
我在家里坐立不安,焦急地等待着结果。直到三天后,班主任在群里发了通知:“各位家长,期中考试成绩已出,请各位家长前往学校领取成绩单。”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匆匆赶到学校,走进教室,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讲台前,脸色有些严肃的班主任。教室里已经零零散散坐着一些家长,有的面带喜色,有的则眉头紧锁。
我坐在乐乐的座位上,等待着班主任叫我的名字。当她叫到“李乐乐妈妈”时,我的心猛地一跳。
班主任递给我一份成绩单,上面清晰地印着:语文99,数学100,英语100。总分299。
更重要的是,在总分旁边,赫然写着四个字——“年级第一”。
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疲惫、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不甘,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不是因为分数,而是因为我看到了乐乐的努力,看到了我们母子俩共同付出的回报。
03
我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那张薄薄的成绩单。班主任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轻声对我说:“乐乐这次考得非常好,综合成绩是年级第一。这孩子平时学习就很认真,上课也积极发言,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听着班主任的夸奖,我心里像灌满了蜜。我努力控制着激动的情绪,强忍着眼泪,只是一个劲地点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走出教室,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我感觉每一步都轻盈得像踩在云端。阳光洒在身上,都变得格外温暖。我拿出手机,想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丈夫。
可当我点开班级群,看到里面林总太太最新发布的消息时,我原本澎湃的心情,瞬间被一股复杂的情绪取代。
“小明这次期中考,虽然没能拿到年级第一,但也进了前五名。他平时太爱玩了,能有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不过我打算给他报个全封闭的补习班,争取下次冲刺第一!”林总太太的语气里,看似谦虚,实则处处透着优越。
她还附上了一张小明在某个高级餐厅用餐的照片,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旁边还放着一个限量版的机器人玩具。
我盯着那条消息,林总太太的“谦虚”和她晒出的照片,在我眼里是那么的刺眼。她似乎总能找到各种角度来展示她的财富和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即使她的孩子没有拿到年级第一,她也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赢”。
我的指尖在屏幕上徘徊,心中的那股火苗越烧越旺。我不是一个爱炫耀的人,甚至在班级群里,我一向是默默潜水的那一个。我从不评论别人的动态,也很少发布自己的生活。
我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但这一次,我真的忍不住了。
我看着手中的成绩单,那上面“年级第一”四个字,是乐乐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是我们母子俩无数个夜晚的坚守换来的。这不比那些名牌鞋、进口玩具、高档餐厅更值得骄傲吗?
我深吸一口气,点开了班级群的发布框。我没有选择那些花哨的表情包,也没有配上任何文字。我只是,静静地拍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主体,就是那张折叠整齐的成绩单,上面“李乐乐”的名字和“年级第一”的字样清晰可见。
我选择了发送。
消息发送成功的那一刻,我的心跳得飞快,手心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我放下手机,继续切着菜,但眼睛却忍不住时不时地瞟向手机屏幕。
一秒,两秒,三秒……
时间仿佛凝固了。群里原本热闹的聊天记录,像是被按下暂停键一样,瞬间停止了更新。没有人再发表情包,没有人再互相恭维,甚至连林总太太刚发的那条消息,也像是石沉大海,激不起一丝涟漪。
安静。
一种令人窒息的安静。
这种安静比任何喧嚣都更具力量。它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整个班级群笼罩其中。我能想象到,此刻,那些原本活跃的家长们,正盯着我的那张照片,脸上露出各种复杂的表情。惊讶,不解,嫉妒,或许还有一丝丝的敬佩。
我的心里,却出奇地平静。没有预想中的得意洋洋,也没有胜利者的狂喜。只有一种淡淡的,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攀比,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努力和付出,是会有回报的。
这种安静持续了很久。久到我切完了所有的菜,久到乐乐放学回家,久到他吃完饭,准备写作业。
我拿起手机,班级群里依然一片死寂。没有一个人点赞,没有一个人评论。仿佛我发的那张照片,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这种无声的反应,却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说明问题。它表明,我的那张“年级第一”的奖状,确实击中了某些人的痛点,让那些平日里习惯了物质炫耀的人,在真正的实力面前,选择了沉默。
04
群里的死寂,持续了一整个下午,甚至蔓延到了晚上。我切完菜,洗好碗,又陪乐乐写完作业,群里依然没有新的消息。这种沉默,比任何争吵都更让人感到压抑。它像一面无形的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微妙。
我没有再去查看群消息,而是专注地陪乐乐阅读。他捧着一本故事书,稚嫩的童声在客厅里回荡,为这片宁静带来了一丝暖意。我心里清楚,我发那张照片,并非为了引战,而是为了替乐乐,也替自己,争一口气。
证明有些东西,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第二天早上,送乐乐去学校的路上,我遇到了几个同班的家长。以往,大家见面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聊聊孩子们的近况。但今天,她们看向我的眼神都有些异样。有的人眼神躲闪,匆匆打个招呼就走开了;
有的人则欲言又止,似乎想说些什么,最终却只是勉强一笑。
唯一一个主动走过来的,是乐乐的同桌小胖的妈妈。她平时和我的关系还不错,也是群里为数不多不怎么爱晒娃的家长。
“乐乐妈妈,恭喜你啊!乐乐这次考了年级第一,太厉害了!”小胖妈妈的语气里带着真心实意的赞叹。
我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哪里哪里,都是乐乐自己努力。”
“你可别谦虚了!我听说,年级第一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我家小胖这次也考得不错,但跟乐乐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小胖妈妈压低声音,凑近我耳边说,“你知道吗,群里你发了那张照片后,林总太太可生气了。
听说她在私下里跟几个家长抱怨,说你太高调了,不给别人留面子。”
我心头一凛,果然如此。我默默地听着,没有反驳。我没觉得我高调,我只是把事实摆了出来。
“不过话说回来,她家小明这次没考好,林总太太确实有点不痛快。”小胖妈妈继续说,“她平时总是晒这晒那的,估计是没想到,你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学霸’。”
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并非想让谁不痛快,只是想让大家知道,除了物质,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下午,我接乐乐放学。在校门口,我再次遇到了林总太太。她正站在一辆崭新的豪华轿车旁,和几个家长有说有笑。她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我,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然后很快移开,仿佛我只是一个透明人。
我没有理会,牵着乐乐的手,准备离开。
“哎,李乐乐妈妈!”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我回头,是林总太太。她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声音却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意味:“乐乐这次考得不错啊,年级第一,真不容易。不过,学习固然重要,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不能落下。
我听说你家乐乐,好像没参加什么兴趣班吧?我们家小明,除了文化课,还在学马术、高尔夫、钢琴、编程……我觉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她的语气,看似关心,实则处处带着刺。言下之意,是我的孩子虽然成绩好,但却是个“书呆子”,没有“全面发展”。
我心里腾地冒出一股火,但很快被我压了下去。我看着她,平静地说:“谢谢林总太太的关心。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乐乐虽然没有上那么多兴趣班,但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在我看来,一个快乐、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林总太太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里闪过一丝恼怒。她似乎没想到我会这样回应。她身边的几个家长也面面相觑,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我没有再多说,牵着乐乐的手,转身离开。我能感觉到林总太太的目光一直盯着我的背影,直到我们拐过街角。
我心里没有胜利的快感,反而有些沉重。我以为晒出奖状就能让群里安静,就能让那些攀比的声音消失。可事实证明,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下,从物质转移到了“素质”。
我感觉自己像是卷入了一场无形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05
回家的路上,乐乐似乎感受到了气氛的异样。他好奇地抬头看着我:“妈妈,刚才那个阿姨是谁呀?”
我摸摸他的头,轻描淡写地说:“是班里同学的妈妈,跟你打招呼呢。”我不想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成人世界的复杂和攀比。
乐乐点点头,没有再问。他依然沉浸在拿到年级第一的喜悦中,叽叽喳喳地跟我分享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看着他天真无邪的笑容,我心里那点因为林总太太而产生的烦躁,也渐渐平息下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几天后,班级群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话题。起因是有人转发了一篇关于“鸡娃”的文章,文章里批判了过度应试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并列举了一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案例。
这篇文章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热议。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赞同,开始讨论如何给孩子减负,如何让孩子快乐成长。
林总太太也适时地跳了出来,她转发了那篇文章,并附上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现在社会竞争确实激烈,但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地追求分数,把孩子变成学习机器,那真是得不偿失。
我宁愿我家小明成绩没那么突出,也希望他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全面发展。”
她的这段话,看似在表达教育理念,实则暗指我的“鸡娃”行为。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群里的人都心知肚明,她的矛头直指乐乐的“年级第一”。
群里瞬间又安静了下来,但这次的安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没有人出来反驳林总太太,也没有人附和。大家都在观望,看我这个“年级第一”的妈妈,会作何反应。
我看着手机屏幕,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一样。我从未想过要“鸡娃”,我只是想尽我所能,为乐乐提供最好的教育。乐乐的成绩,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换来的,我只是从旁协助而已。
现在,我的努力和乐乐的优秀,却成了某些人攻击的靶子。
更让我感到不安的是,乐乐最近的表现。
他开始变得有些沉默。放学回家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叽叽喳喳地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有时候,我发现他会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发呆,小小的眉头紧锁着,似乎在思考什么深奥的问题。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偶尔会做噩梦,梦里会喊着“我不会做”、“我考不好”之类的话。有一次,我半夜醒来,发现他房间的灯还亮着,他正趴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本练习册,竟然是睡着了。
我心疼地把他抱到床上,给他盖好被子。看着他疲惫的小脸,我心里一阵绞痛。我的乐乐,是不是因为“年级第一”这个头衔,而承受了不该有的压力?
第二天,我特意放慢了语速,温柔地问乐乐:“乐乐,最近是不是学习太累了?要不要休息几天?”
乐乐摇摇头,小声说:“没有啊,妈妈。我只是……只是觉得,我一定要保持年级第一。不然,不然同学们会怎么看我?老师会怎么看我?妈妈,你也会失望的,对不对?”
他的话像一把刀,狠狠地扎进了我的心。我这才意识到,我晒出那张奖状,或许在无形中,给了乐乐巨大的压力。他感受到了外界的期待,也感受到了我的“骄傲”,所以他必须努力维持这份“第一”。
我抱着乐乐,心里充满了愧疚。我看着他稚嫩的脸庞,眼眶渐渐湿润。我原本只是想替他,也替自己,争一口气,却没想到,这口气,竟然成了压在孩子身上的重担。
我该怎么办?是继续让他背负这份沉重的期待,还是告诉他,分数不重要,快乐才最重要?可如果我放弃了对成绩的追求,那些曾经的努力和付出,又算什么?而乐乐,他真的能理解并接受吗?
这种矛盾和挣扎,像潮水般将我淹没。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自责之中。我意识到,这场“战争”,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它不仅是与他人的较量,更是与自己的抗争,与孩子未来命运的抗争。
06
乐乐那句“你也会失望的,对不对?”像一把钝刀,在我心口来回刮蹭。我抱着他,泪水无声地滑落。我努力克制着情绪,在他耳边轻声说:“乐乐,妈妈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分数而失望。妈妈只希望你快乐,健康。”
然而,我的话语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我知道,我的行为已经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那张年级第一的奖状,本是我想为他遮风挡雨的盾牌,如今却成了他肩上沉重的枷锁。
我看到了他眼底深处的那一丝隐忧,那份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成熟和压力。
我决定正视这一切。晚上,我把乐乐哄睡后,坐在客厅里,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从林总太太的每一次炫耀,到我内心深处日益滋长的焦虑,再到我冲动之下晒出奖状,以及乐乐最近的反常。
我开始反思,我究竟在追求什么?又在逃避什么?
我的思绪回到了多年前。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大学毕业,拿着一张优秀的成绩单,满怀憧憬地踏入社会。
我的家庭条件普通,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我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大学四年,我拼命学习,几乎拿遍了所有的奖学金。
毕业后,我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勤奋,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给人开玩笑。就在我事业稳步上升的时候,我父亲突然被查出患有重病。突如其来的噩耗,像一座大山压在了我们家头上。
高昂的医疗费,几乎掏空了我们所有的积蓄。为了给父亲治病,我不得不辞去当时高薪的工作,找了一份时间更自由、但薪水锐减的兼职,以便能更好地照顾父亲。
那段时间,我每天在医院和兼职地点之间奔波,身心俱疲。看着病床上日渐消瘦的父亲,我心里充满了无力感。我曾经那么努力地学习,那么努力地工作,以为可以改变命运,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是在病魔面前,金钱和地位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父亲最终还是走了。他走后,家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我和母亲省吃俭用,一点点地偿还。那段灰暗的日子,让我深刻体会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滋味。
我曾无数次问自己,如果我当初更努力一点,如果我能赚更多的钱,是不是就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
这份深深的自责和对金钱的渴望,像一道烙印,刻在了我的心底。它让我变得更加敏感,更加没有安全感。我渴望成功,渴望拥有足够的财富,这样才能保护我爱的人,让他们不再承受我曾经经历过的痛苦。
结婚后,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