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庆祝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彩排活动中,我军最新型主战坦克的惊艳登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前卫的设计风格更是激发了广泛的猜测与深入的分析。
美国专业媒体普遍认为,这款新型坦克堪称世纪之交以来“最现代、最具革命性的原型设计”,正引领着坦克设计领域的优先项发生深刻变革。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的报道指出,众多影像资料揭示了我国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在设计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转变,这一变化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俄乌冲突的深刻启示。
美媒指出,中国新型主战坦克的一大显著变革便是摒弃了125毫米滑膛炮,转而装备105毫米口径炮管,这一举措反映出“坦克与坦克对抗”的战斗模式已不再是首要考量。同时,新型坦克的设计在减轻自身重量的同时,或许还能容纳更多的弹药,尽管这牺牲了一定的对敌先进坦克的穿透力。
美国媒体指出,我国新型坦克的这一演变,实则是对俄乌冲突实战经验的直接回应。在俄乌冲突的众多实战案例中,坦克之间的直接对抗愈发罕见,交战距离也显著拉长。同时,俄乌双方在攻击敌方坦克时,愈发倾向于使用无人机和反坦克导弹,而非坦克自身。
在现行的战场环境中,主战坦克的角色主要在于为步兵提供支援并对抗敌方步兵。在针对步兵的作战效能上,105毫米与125毫米火炮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然而,坦克携带炮弹的数量越多,其在实际战斗中的优势就越为凸显。
尤为关键的是,中国本身就是无人机与反坦克导弹技术的全球佼佼者。在此背景下,中国陆军坦克在战场上直接遭遇敌方坦克的几率或许更为稀少。鉴于敌方坦克在中国所拥有的压倒性军事技术优势,它们接近解放军坦克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此外,美国杂志亦指出,我国在穿甲弹技术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进步,使得105毫米炮弹拥有了卓越的穿甲能力,极大地增强了设计师们的信心。此外,轻量化设计使得坦克的战略机动性得以提升,相较于99式或96式,运-20战略运输机或许能够容纳两辆新型的坦克。
相较之下,中国新型主战坦克的颠覆性变革,实则体现在其态势感知能力的显著增强。正如美国杂志所指出,该型坦克搭载了密集的摄像头阵列和多个主动电子扫描相控阵(AESA)雷达天线,由此可见,实现“高度态势感知能力”已成为中国新型坦克设计时的首要考量。
本文作者指出,我国新型坦克在传感器配置的密集度上,实则已显著超越多数西方国家的最新一代坦克。特别是在坦克上装配的多部AESA雷达方面,全球范围内仅有德国的豹2A8坦克以及韩国正在研发中的K3坦克(具体细节尚不明确)具备类似配置。豹2A8坦克同样装备了四部AESA雷达天线(即ELM-2133“风衣”雷达),作为主动防御系统的一部分,用以实现全方位360度的监控,极大地增强了识别和拦截无人机、导弹及炮弹的能力。
尽管德国豹2A8主战坦克的重量已攀升至67至69吨,韩国K3主战坦克的设计重量亦高达55吨,但它们仍难以摆脱“坦克超重”的困境。反观抗战阅兵式上展出的我国新型主战坦克,其重量预估仅为40吨。尽管火炮口径略小,但在战场态势感知及信息化方面,或许更具优势。这种非对称的差异化设计,充分彰显了我军新型坦克对态势感知能力的特别重视,甚至可能重新塑造了坦克设计的优先级,颠覆了以往对火力、装甲、机动等关键性能优先级的传统考量。
美国杂志指出,我国的新型主战坦克堪称自世纪之交以来“最先进、最具革命性”的样车设计,其程度之激进更是不容小觑。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国防研发部门对战场新趋势的迅速适应与灵活应对能力。
陶慕剑)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