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8日,扎波罗热市的夜空被火光划破,四枚俄制导精准炸弹犹如死神之矛,直击乌克兰航空工业的核心——马达西奇厂区。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掀起一片火海,装配车间瞬间变成焦炭,250架无人机的残骸在火光中扭曲变形,行政大楼也轰然倒塌,浓烟夹杂着金属碎片冲天而起。街上的人们惊慌失措,奔逃而去,救护车的尖叫声穿破浓烟,现场视频中,一个13岁的女孩蜷缩在碎砖堆旁,衣服上早已染满了鲜血。
这次被叫做“复仇者”的空袭,不光是乌军反击俄战略轰炸机基地的一次还击,更被国际观察人士看作是一场跨越国界的“火气发泄”——三年前乌克兰政府夺走中国投资者45亿美元资产的旧账,在导弹火光中又一次翻了出来。
马达西奇工厂的废墟上,刻画着半个世纪航空霸主地位的起落。苏联时期,这里打造了安-124“鲁斯兰”庞大的运输机所用的D-18T涡扇,引擎推力达23吨,曾经是“工业心脏”,让北约都不得安宁。而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俄乌断交导致订单猛降90%,这座“动力王座”几乎就要倒闭了。2015年,北京天骄航空出手相救,投入2.5亿美元买下56%的股份,承诺保留乌克兰技术团队,还在重庆合建生产线。
那时候中国航空产业正陷入“心脏病”困境——国产大飞机C919配套的“长江-1000A”发动机反反复复试验失败,军用运-20还得靠俄制的D-30涡扇引擎。马达西奇在涡轴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米-26直升机的动力核心)以及大涵道比引擎的制造工艺,正是打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突破的关键所在。
地缘政治的紧箍咒悄然变紧。2019年,美国的安全顾问博尔顿专程跑到基辅施压:“马达西奇如果让中国拿走,就像给解放军插上翅膀一样!”五角大楼还用切断10亿美元的军援来胁迫,甚至提议由黑水公司接手这事。泽连斯基政府最终投向西方,2021年3月,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突然突袭公司总部,把“为了国家安全”作为理由,强制国有化这家公司,中国的持股凭证变成了废纸。
更让人觉得荒谬的是,乌克兰反垄断委员会打出“中国垄断威胁”的旗号,冻结了交易。那会儿,中国在全球航发市场上的份额才占3%,美国普惠和通用电气却牢牢把持着68%的市场份额。这一套带有明显偏见的双重标准,把乌克兰的国际声誉一下子拉入了泥潭。
俄军的复仇炸弹,揭露了更深层次的战略较量。空袭开始前的24小时,乌克兰特种部队刚刚对俄军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2”战略机场发起了奇袭。这座驻有图-160“白天鹅”核轰炸机的要冲,突然遭到无人机蜂群的袭击,燃油库接连爆炸,导致俄空天军的洲际打击体系彻底瘫痪。
俄国防部一怒之下,把马达西奇列为报复的重点目标——这里不仅是乌军无人机的制造工厂,还被曝出暗藏北约“技术黑屋”。德国《图片报》的记者从残骸里找到了一些瑞士的精密仪器残片,而尼古拉耶夫的地下组织情报也证实,两个北约发动机专家以及十七名外籍雇佣兵都在行政楼火灾中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