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真想问一句,德国人是不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难受的时候就得找个理由蹭蹭,找个“背锅侠”解解气?
最近德国媒体一顿炮轰,意思特别明显:德国汽车业今天这么惨,是因为以前对中国太信任、太乐观,现在算是自食其果了。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仔细一琢磨,全是“甩锅”的套路。
你品品,这事真是中国的事吗?
先说说这波“芯片风暴”怎么来的吧。
2025年,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了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股权调整。
理由是啥?
“担心技术被转移,影响国家安全。”这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
西方动不动就来这套。
结果中国的工厂被卡了,欧洲那边供应链立马跟着乱套。
安世在中国有大头工厂,芯片封测产能全球占比七成,欧洲这些厂子顿时坐不住了,德国车企直接就“哑火”了。
大众、宝马、奔驰,天天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芯片断了,装配线说停就停,工人天天等消息,一天能亏几百万欧元。
这事儿追根溯源,是全球供应链的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
说句实在话,德国这些车企,不是靠中国市场活着的吗?
大众全球销量,中国市场占了三成五,宝马、奔驰也是差不多。
利润大头全在中国。
现在你遇到麻烦了,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是指责中国“太强势”,这不是双标吗?
要是没中国这块大蛋糕,德国车企早就收摊了。
媒体现在一口咬定,是中国让德国受伤,这逻辑你能信吗?
德国汽车业危机,真是中国造成的吗?
别闹了,德国这些年在中国投了多少钱,赚了多少利润,心里没点数?
2015年中国出“制造2025”政策,德国企业看着眼红,一边加大在中国投资,一边嘴上说“警惕中国”,这不就是“两头吃”的典型。
说白了,德国企业想吃中国的红利,却又害怕中国太强,结果现在断了供,第一时间不是找自己问题,而是说中国“反击太狠”。
那你怎么不说,当初荷兰不也先动的手?
再说了,全球化这事儿,本来就没有铁板一块。
你本来就靠着中国这条供应链,现在说脱钩就脱钩,这不是自断一臂吗?
你看现在,德国车企出事儿了,工厂停产、订单滑坡、就业大面积受影响,结果全怪中国。
那请问,德国自己的工业4.0计划,难道不是也是要自主创新、数字升级?
你推动自己的工业升级,就叫“正常计划”,中国做一样的事,就变“威胁”了,谁给你画的这套逻辑?
我不禁要问,德国这些年是不是太顺风顺水了,以为世界都该按他们的思路玩?
你靠着中国市场赚了钱,日子过得滋润,现在遇到点麻烦就开始甩锅,怎么不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当年和中国合资,一边输出技术,一边拿市场份额,德国车企捞得可不少。
大众把发动机、变速箱技术分享出去,宝马给了电池专利,奔驰也没少输出技术,怎么那会儿不说中国“威胁”?
资本要利益,谁还不是奔着赚钱来的?
现在德国车企眼瞅着供应链出事了,不是赶紧找办法解决,而是让政府出面抗议,媒体天天唱衰中国,说中国“不是伙伴”。
那你自己产业链一出事,马上喊要“去风险”,要“补贴本土芯片”,这不是明摆着给自己找借口吗?
你说你自己工业升级的时候,怎么不提前布局?
非得等到别人卡你脖子了,才想起来“多元化供应链”?
这难道不是自己作的吗?
说到底,这一波芯片风暴,就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你有市场,我有技术,大家各取所需。
这世界哪有谁离得开谁的道理?
德国这回被卡脖子,不是因为中国强势,而是德国自己把供应链全压在中国身上。
你要是早就多元化布局,今天能有这事吗?
媒体天天说要减少对中国依赖,嘴上说得漂亮,真落实了有几个?
车企还不是盯着中国市场不松口?
你说你要“去风险”,最后还是得靠中国,日子还得这么过。
那这事儿给德国什么教训?
你不能老想着只赚不赔,只要红利不要风险。
全球化玩到今天,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你说你要脱钩,真能脱得了吗?
德国机械、化工、汽车,全都绕不开中国。
你要真脱了,自己先掉一层皮。
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你怕风险,就得自己多投资,多创新,别成天指望别人给你兜底。
你把所有鸡蛋都放中国篮子里,结果出了事,能怪谁?
再说德国媒体这波操作,负面报道比例直线上升,什么“被中国坑了”、“德国沦为受害者”,这不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吗?
你怎么不说自己黄金时代赚了多少?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德国经济靠着中国硬撑,现在遇到危机,全是中国的错?
这逻辑谁能接受?
资本本来就逐利,德国这些企业也不是傻子,谁都想多赚点钱。
你赚的时候闭着眼,亏了开始找别人的茬,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你仔细看看,德国对华政策一直在变。
一会儿说要贸易合作,一会儿说要战略竞争,一会儿又说要务实对话。
你自己都没想明白怎么定位中国,企业也只好跟着摇摆。
德国政府遇事就喊“去风险”,车企就分散供应链,投美国、投韩国。
但这些措施能立马见效吗?
你想想,德国汽车业要是没有中国市场支持,研发、生产、利润全都会受影响,短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
其实德国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怎么在多极世界里找平衡。
过去德国习惯了欧洲一哥的位置,习惯了跟美国一起叫板世界,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德国有点不适应,焦虑也就多了。
媒体天天拿“中国制造2025”说事,老觉得中国是“威胁”,但自己工业4.0也是一样的路径,咋就不是竞争呢?
双标说到底就是心里没底。
你怕中国超过你,又离不开中国市场,只能靠负面报道找心理安慰。
实际上,德国要想过好日子,不能靠抱怨和指责来解决问题。
你指望中国让利,自己不改革、不创新,世界哪有这样的好事?
你得脚踏实地,投资本土制造,多元化布局供应链,把风险分散开。
要是还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让步上,这日子迟早还得出事。
你看看这次芯片断供,德国汽车业一个月亏了五十亿欧元,七十多万人受影响,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
说白了,全球化就是互相依赖,你想彻底脱钩,谁都得付出代价。
德国这波遭遇危机,真正该反思的,是自己长期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是不是该早早布局、分散风险。
你靠着中国赚了钱,现在遇到麻烦就骂中国,这做派实在是说不过去。
德国车企这些年日子太顺了,现在遇到挑战,还不愿面对现实,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觉得德国如果真想解决问题,先把心态摆正,不要老想着别人给你兜底,也别动不动就甩锅。
你要创新、要升级,就得自己下血本。
靠政策摇摆、靠媒体唱衰,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德国经济要是老这么搞,未来还得吃亏。
与其天天对着中国指指点点,不如踏踏实实搞自己的产业,学会在竞争里找自己的位置。
要是还只会说“我们想得太好了”,那这日子估计还得继续难受下去。
最后其实想问一句,德国是不是该想明白一件事:你要在全球化里分蛋糕,就得认清规则,互相依赖是常态,谁也不是谁的冤大头。
遇到问题,别只盯着中国,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中国做产业升级是为了自己好,德国要是只认自己那套逻辑,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现实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简单,谁都不是救世主,谁也不是受害者,日子还得继续,各自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