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一位我们深怀敬意的开国元勋,解放之后,纵使他膝下无子,却将侄子侄女视同己出,竭力资助他们接受教育,读书成才。他以身作则,传承了廉洁朴素的家风,对晚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5年,我国军队举行了首次全军范围内的授衔仪式。在这场授衔活动中,彭德怀元帅因一人之军衔问题而勃然大怒,此人正是他的侄儿彭启超。
彭启超投身革命是在1946年。在解放战争期间,他英勇参与了延安保卫战等多项战斗。建国之后,他转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深造。到了1955年授衔之际,依据彭启超的资历与贡献,他理应被授予上尉军衔。
陈赓当时担任院长职务,他对彭启超与彭德怀之间的渊源了如指掌。鉴于相关政策,彭启超完全符合授予上尉军衔的条件。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彭启超的名字列入了上尉军衔的名单之中。
彭德怀在获悉此事之后,遂寻访陈赓,并向其指出彭启超的军衔评定过高,理应下调一级。陈赓闻言,心中既感疑惑,又不禁为彭启超鸣不平。然而,彭德怀已下定决心,坚决将彭启超的军衔降至一级。
彭启超对此事浑然不觉,直至后来,他目睹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中尉名录之上,心中顿生不忿。
彭启超假借出差之机抵达了京城,意外重逢彭德怀,后者显得十分喜悦:“你这小子怎么悄无声息地来了,也不提前告知一声?”
彭启超说:“我回来北京是为了递交材料,明天一早将乘坐火车返回哈尔滨。今晚特意抽空前来探望您。”
彭德怀道:“学院里人那么多,为何偏偏让你负责送材料呢?我看你是兼顾公私两事。”
彭启超深知伯父言辞犀利,于是笑着回应:“我同样十分思念伯伯和伯母。”
彭德怀并未多言,紧接着询问道:“贵学院军衔评定,是否已经结束?”
彭启超:“正在评。”
彭德怀:有意见吗?
彭启超直言不讳地回应:“他人皆无,独我所有,我正是为此事专程前来寻求您的帮助,此事实在过于不公。”
彭德怀疑惑:“何谓不公平?”
彭启超表示:“与我并肩参战、资历相仿的战友们均已荣获上尉军衔,而我上学前已是副连长,按理说完全有资格晋升为上尉,然而学院却仅授予我中尉的职位。”
“伯伯,陈院长曾是您的昔日部属,您能否代为美言,将我的军衔提升一些?”
彭德怀显得有些不悦:“你此行就是为了这件事吗?”
彭启超察觉到伯伯面色有异,遂止步不前。彭德怀直言道:“启超,坦白告诉你,降低你军衔一级,这主意是我提出的。”
彭启超双眼圆睁,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询问:“这真是出自您的计谋?”
彭德怀表示:“确实,陈院长曾来电告知,你的情况颇为特殊,给予你上尉军衔是恰当的。不过,我坚持要对你进行降级处理。”
彭启超疑惑地问道:“伯伯,您为何要如此行事?难道您忘了,我乃您的亲侄子吗?”
彭德怀深谙侄子彭启超此刻的内心波动,语气沉重地开口道:“正因你是我的至亲侄子,我方有此决断。那些了解你的人,深知你凭借自身实力荣获上尉军衔,而那些对你一无所知的人,必会误以为这是我的授意,致使你手握此等荣誉。在这事上,我唯有牺牲你一人,方能取信于众。”
彭启超满腹委屈地说:“伯伯,您始终坚持原则,对家属要求严格,这自是没错。然而,您是否曾想过,授衔于我而言,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它关乎我未来的成长与进步。您怎能仅因我是您的侄子,便对我置若罔闻?即便您对我无意关照,也请别忘了,您牺牲的弟弟。”
话语落地,四周空气仿佛凝固,彭德怀顿时陷入沉默,无言以对。
彭启超愤然转身离去,恰在此时,彭总的妻子浦安修步入室内:“老彭,依我看,你今天的做法确实不妥当……”
翌日,彭启超抵达火车站,正准备返回哈尔滨,恰逢妹妹彭钢前来相送。彭钢说道:“伯伯,我受命而来,特此奉上一条围巾,并附有一封家书。”
彭启超的心情依旧未能完全平复。火车缓缓启动,他拆开了手中的信,信中写道:“启超,身为彭氏家族的一员,你理应恪守家族的家风。那便是无论何时,都应保持清正廉洁、诚实守信。诚然,老实人有时会遭遇不公,但从长远来看,老实人并不会吃亏。想想那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辈们……”
阅读完那封信,彭启超的眼眶湿润了,他终于洞悉了伯伯那番苦心孤诣的良苦用心。
昔年,我军施行薪金制度,彭德怀元帅深怕彭启超在经济宽松之际挥霍无度,遂心生一计,为他安排了储蓄之道。他决定让彭启超承担妹妹的生计与学业费用,并告诫他每月从薪水中预留二十元,用以寄送给她。
彭德怀随后致电侄女,叮嘱道:“你的生活费用仍旧由我来承担。你哥哥所给你的款项,暂且无需动用,每月应存入银行。待到他日后需要时,你再将这笔钱如数归还。”
1958年,彭启超毕业后被分配至福建漳州工作。历经庐山会议的风波,受彭德怀关系影响,他被调至武汉。在武汉,彭启超于食品公司从事杀猪卖肉的工作。在那里,他与幼儿园的医生刘庆云喜结连理。
在文革动荡的年代,彭启超虽历经磨难,却始终未曾屈服。最终,他毅然重返军旅,继续投身于保卫国家的使命之中。
1994年,彭启超的妻子不幸因病离世。在他人介绍下,扬州的蔡姨走进了彭启超的生活,陪伴他走过了晚年的岁月。
#我的过冬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