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苏-27/30“侧卫”战斗机堪称世界上最杰出的第四代战机,也是俄罗斯战斗机出口史上销量最好的机型。1991年,中国空军成为该战斗机的首个海外用户,随后,印度、东南亚及非洲的众多国家也加入了“侧卫”家族,其身影不仅出现在各类演训场地,还活跃于战场上。然而,中国空军驾驶这款性能卓越的战斗机与外军对抗时,却总是遭遇失败;而印度空军在与外军的对抗中,却总能取得胜利。
一:性能超越F-15“鹰”式战斗机的苏-27/30“侧卫”战斗机
苏-27战斗机是苏联为了战胜美国F-15“鹰”式战斗机而设计的重型战机,同时也兼顾国土防空军拦截美国战略轰炸机的任务。因此,其机内油箱10吨的燃油携带量,比F-15“鹰”式战斗机携带副油箱时还要多。凭借0.67千克的发动机耗油率,在满载8枚空空导弹的情况下,能轻松在500千米的作战半径内巡逻2.5小时。苏-27战斗机分为三种型号,基本型是纯粹的截击战斗机,配备给国土防空军;苏-27S战斗机是空优型战机,装备前线航空兵;苏-27UB则是双座战斗教练机。单座苏-27战斗机由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生产,双座苏-27战斗机则由伊尔库茨克飞机生产联合股份公司制造。苏-27战斗机的设计思路强调“突出自身特点,不追求全面的作战效能”,苏-27SK是苏联空军中最优秀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而F-15C同样是美国空军中最顶尖的空中优势战斗机。
若将苏-27战斗机的零件与F-15战斗机逐一对比,苏-27的零件就如同“残次品”般糟糕,但这些由二三流部件组装而成的战斗机,在低空、亚音速状态下的机动性能,在同时代战斗机中却无人能及。苏-27S战斗机在500-600公里时速时,盘旋半径仅为600米,甚至比歼-7和F-16战斗机还要小;其瞬时盘旋角速度达到20-22度/秒,而F-15战斗机仅为14度/秒;苏-27S战斗机的持续盘旋速度可达14度/秒,F-15战斗机则为15度/秒;苏-27S战斗机的爬升率高达310米/秒,F-15战斗机仅为254米/秒。1992年夏天,美国兰利空军基地应俄罗斯空军的邀请,派出F-15C和F-15D战斗机前往俄罗斯访问,双方飞行员互换座位,分别在苏-27UB战斗机和F-15D战斗机的后座体验飞行。当双方以编队形式飞行,保持垂直间距610-914米、水平间距3.2千米时,
一名俄罗斯飞行员觉得有些无聊,在F-15D战斗机完成90度转弯时,没有按规定跟随转弯,而是缩小水平间距飞到了F-15D战斗机的正后方,并开启雷达进行锁定。由于F-15D战斗机担心航电数据泄露,关闭了机上所有传感器,起初并未发现异常。几秒后,美军飞行员回头观察才发现队形有误,立即进行机动摆脱,但经过20秒的激烈机动,仍未能成功摆脱。幸好俄罗斯飞行员只是开个玩笑,看到F-15D战斗机放弃摆脱后,便飞回了编队规定的位置。由此可见,F-15D战斗机的机动性不如苏-27UB战斗机。不过,苏-27S战斗机使用的N-001雷达探测距离仅为100公里,且没有对地精确打击功能,比不上F-15C战斗机探测距离达185公里的AN/APG-63雷达。在海湾战争中,F-15C战斗机凭借该雷达取得了36次击落纪录,而且其雷达的重量和体积还小了一倍。F-15C战斗机的攻击和防御电子系统也比苏-27SK出色很多。
为了改善苏-27SK战斗机的不足之处,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UB战斗教练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苏-30MKK多功能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加强了机体结构,使其载弹量达到惊人的12吨,还加装了空中加油探头和全新的“玻璃座舱”,后舱作为信息分发中心,能够承担小型预警机的功能,这与美国F-15E战斗轰炸机后舱飞行员仅负责武器系统操作的情况完全不同。苏-30MKK战斗机是多任务战斗机,其使用的N-001VE火控雷达由苏-27S战斗机的N-001E多普勒雷达改良而来,除了可以使用更先进的R-77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外,还能够引导Kh-59空地巡航导弹、Kh-3IP反辐射导弹、KAB-500L和KAB-1500L激光制导炸弹、KAB-500Kr和KAB-1500Kr电视制导炸弹以及KAB-1500TK光电制导滑翔炸弹等空对地精确制导弹药。
苏-30MKK战斗机在中低速和高亚音速状态下的机动性能都超过了F-15战斗机,在时速500公里以下时,甚至超过了F-16战斗机。苏-30MKK战斗机进行大迎角飞行时,迎角可拉到45度,速度低于200公里;F-16战斗机大迎角飞行时,迎角只能拉到20度以上;没有电传操纵系统的F-15战斗机,其过失速机动性能还比不上F-16战斗机。由于注重前线机场的适应性,苏-30MKK战斗机的胎压很低,看起来像是没充足气,比不上F-15战斗机那搭配白色轮毂的乌黑高压轮胎起落架美观。但仅依靠减速板和机轮刹车,苏-30MKK战斗机就能在600米内刹住,而苏-27战斗机即使释放减速伞,也需要1300米的距离才能停下,且不像苏-27SK战斗机那样,降落后刹车片会过热,需要消防车不断向机轮喷水来冷却滚烫的刹车片。苏-30MKK战斗机在野外停放时,只需封住发动机前后出口、堵上空速管即可,无需像苏-27那样用机布从头到脚包裹严实,其可维护性比苏-27更高。
二:中国的“侧卫”机群
中国是“侧卫”战斗机的第一个国外用户。1991年,中国花费10亿美元购买了24架苏-27SK战斗机(“K”代表出口型),首批12架于1992年底交付,装备给驻安徽芜湖空军基地的空3师。1995年5月,中国又订购了22架苏-27SK战斗机,1999年再次购买了28架苏-27UBK战斗教练机,并在1996年以22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组装200架苏-27SK战斗机的许可生产许可证,中国将其命名为歼-11战斗机,从1998年开始生产,共生产了95架。这些战斗机总共装备了中国空军的6个战斗机团,分别隶属于广东遂溪的空2师、辽宁鞍山的空1师、河北张家口的空7师、河南郑州的空19师、重庆的空33师和宁夏银川的空6师。从1995年起,它们就作为威慑力量出现在军事演习中,从遂溪空军基地起飞,能够覆盖南沙的大多数岛屿;从芜湖和遂溪空军基地起飞,可覆盖台湾以及冲绳岛。
这批苏-27SK战斗机是最基础的苏-27战斗机型号,没有空中加油装置,使用的是老旧的航空仪表,武器挂架只能挂载FAB-500M62常规炸弹和122毫米的S-13T航空火箭弹,仅能发射需要全程引导的R-27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迎头拦射时允许的退出距离仅为15千米,且没有多目标攻击能力。在没有苏军国土防空军自动化指挥系统配合的情况下,其作战效能仅为原装苏-27S战斗机的30%。而且,这款战斗机的使用给中国空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除了中国空军飞行员不习惯这种具备中距空战能力的重型战斗机外,维修方面的难题也困扰着中国空军。一架苏-27战斗机需要几十台保障车辆和150平方米的零部件仓库,各种零件和油料分别达到15000个和150多种,起飞前要经过三十多项检测,消耗也相当惊人,一年需要400吨航空燃油和3吨纯度为99.5%的氮气,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故障不断,维修零部件全部需要进口,费用相当昂贵。
由于俄罗斯不愿意提供升级服务,中国拒绝再购买剩下的105架歼-11战斗机组装件。为了补偿俄罗斯的损失,中国空军向俄罗斯购买了100架苏-30MKK战斗机,主要配备给驻安徽芜湖空军基地的空3师9团、驻湖南长沙大托铺空军基地的空18师54团、驻浙江衢州空军基地的空29师87团和驻安徽肥东基地的海军航空兵4师10团。苏-30MKK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实施空中加油后可达2400公里,能够将装备“战斧”巡航导弹的美国军舰逼出其射程之外。在所有苏-27/30“侧卫”战斗机到货后,中国在亚太地区拥有了规模最为庞大的重型战斗机群,超过了拥有203架F-15CJ/DJ战斗机的日本航空自卫队、拥有40架F-15K战斗机的韩国空军以及拥有12-20架F-15SG多用途战斗机的新加坡空军。
三:屡战屡败的苏-27SK战斗机
引进苏-27SK战斗机是中国空军提升战斗力的希望,但对于很多飞行员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面对面的空中格斗模式,完全不适应如同玩电子游戏般的视距外空战。很多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空军首长,将苏-27SK战斗机视为一架能够携带4000千克炸弹的大型轰炸机。中国空军的强-5攻击机只能携带57毫米航空火箭弹,歼-7E和歼-8I战斗机仅能携带4枚250千克航空炸弹,而苏-27SK战斗机则能携带8枚400多千克的航空炸弹或者几十枚122毫米航空火箭弹。当时,很多陆军首长是从解放战争中过来的,最多见识过152榴弹炮的威力,当看到有一架战斗机携带几吨炸弹从上千公里外飞临靶场,将靶场上的目标一扫而空时,都认为这绝对是款好武器。
因此,在苏-27SK战斗机引进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演习中都只是表演发射火箭弹。那些观念陈旧的首长们分不清空地导弹和火箭弹,还大肆夸赞这精确制导武器真厉害。中国空军还曾一度想购买俄罗斯的S-25-OFM型340毫米重型火箭弹,结果被空军副总司令林虎否决了。他认为,火箭弹只要能让那些首长感受到现代空中打击的威力就可以了。但是,那些与米格系列战斗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飞行员,也难以适应苏-27SK战斗机,在训练中漏洞百出。担任过苏-27SK战斗机飞行教官的俄罗斯飞行员,曾经对中国空军飞行员大发雷霆,认为中国飞行员的飞行观念陈旧,动作机械呆板,战术陈腐落后,完全脱离实际,效仿的还是苏联空军60年代那种依赖地面指挥的落后做法。
在中国空军自己开展的“蓝剑”演习中,苏-27SK战斗机采用歼8战斗机的“高空高速优势”战术,在一万米高空设防,结果在与歼-7E战斗机的126次模拟攻防对抗中,被突破116次,拦截成功率不足8%,这让俄罗斯专家也大为惊讶。2004年,刚列装歼10A战斗机的中国空军44师131团,与空33师的歼-11A战斗机进行模拟攻防对抗。使用探测距离130千米的147X机载雷达和射程达120千米霹雳12主动空空导弹的歼10A战斗机,在导弹发射距离、脱离距离、单发毁伤概率等方面均具有压倒性优势,瞬时转弯速率也有优势,歼-11A战斗机根本不是其对手。2005年12月,空军44师的2架歼10A战斗机大败5架歼-11A战斗机。
歼-11A战斗机在与外国空军的较量中也屡战屡败。2001年2月起,美军侦察卫星陆续发现福建连城的解放军防空导弹进行战备补给,随后,一些战备物资中转站出现大量运输车队重载进入、空车驶出的情况。美军侦察还发现,歼7战斗机在东海进行空战训练,轰7战斗机首次出现在南海,第8轰炸师、海军航空兵第4师、第28强击师、第401东风21导弹旅、第815东风15导弹旅频繁调动。美国防部在3月将台海局势列为黄色状态,小布什总统指示美军全力侦察中国军队的动态。于是,在2001年4月1日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第二天,位于台南的第443联队急忙提升战备等级,下午,2架战斗机在战斗空中巡逻时发现了由北往南飞行的不明飞机。当双方对头接近至20海里时,台机开启了响尾蛇导弹的接战程序,飞行员耳机中已听到导弹寻标器稳定的声响,双方接近到目视接触阶段时,第443联队战管中心呼叫转向,4架苏-27SK战斗机从台机的10点钟方向穿过,却没有理会台机。
径直飞往东山岛附近海域,打算拦截美军的一架EA-6B电子战飞机,这片空域中还存在2架美军的F-14战斗机。当双方距离缩短至70海里时,苏-27SK战斗机才察觉到同一空域居然还有美军战机。就在EA-6B电子战飞机转向撤离的同一时间,F-14战斗机进入了导弹发射的备战状态,可苏-27SK战斗机仍保持着非视距空战的战术编队。好在中国空军地面管制人员立刻命令苏-27SK战斗机转向内陆,返回遂溪机场。事后中美进行军事交流时,美军称其F-14战斗机配备的AIM-54“凤凰”空对空导弹已牢牢锁定这4架苏-27SK战斗机,中方则表示这4架苏-27SK战斗机均未配备中程空对空导弹,此次拦截仅仅是做做样子,中美前一天刚发生撞机事件,第二天不可能就爆发空战。但这也能看出苏-27SK战斗机的作战能力比不上F-14战斗机,当然,这次空战对抗的相关信息仅来自美军单方面的资料,中方并未予以证实。
另一则未得到中方证实的空战对抗发生在2010年9月20日至10月4日,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之鹰”联合军演中邀请中国空军参与,中国空军派遣空2师的歼-11A战斗机参战。土耳其方面称,歼-11A战斗机携带了演习专用的导弹模拟器,与土耳其空军的“鬼怪”-2020战斗机开展了9场小规模的体验性“狗斗”对抗训练,最终歼-11A战斗机获胜1场,“鬼怪”-2020战斗机获胜8场。但土耳其方面未公开对抗的具体细节,中方也未予以承认,只是土耳其空军的“鬼怪”-2020战斗机中队在事后被命名为“熊猫”中队,其标识也换成了一只功夫熊猫,这或许是为了纪念所谓的“胜利”。“鬼怪”-2020战斗机虽为60年代的老旧机型,但经以色列协助升级了航电系统,甚至能够使用AIM-120空空导弹,可在“狗斗”中能战胜机动性顶尖的歼-11A战斗机,这就有些天方夜谭了。
泰国空军于2003年采购了12架瑞典萨伯公司的JAS-39C/D“鹰狮”战斗机,配备给第7联队。JAS-39C/D“鹰狮”战斗机具备三角翼鸭翼布局,搭载意大利的ES-05有源相控阵雷达,与歼-11A战斗机存在半代的代际差距。2005年,中国空军与泰国空军首次开展“鹰击”联合训练,中国空军的歼-11A战斗机在泰国空军呵叻基地与JAS-39C/D“鹰狮”战斗机展开空中对抗。当双方距离处于30公里以内时,歼-11A战斗机的胜率为86%;但当双方距离扩大到30公里至50公里之间时,胜率降至64%;一旦距离超过50公里,胜率便直线下滑至零。“鹰狮”战斗机在双方距离30公里以内时,胜率为12%;距离超过30公里时,胜率为24%。歼-11A战斗机与“鹰狮”战斗机总共交手76次,歼-11A战斗机获胜34次,“鹰狮”战斗机获胜42次,2015年甚至取得了4:0的胜率。美国在冷战结束后获得苏-27战斗机后,也与F-22战斗机进行过演习,F-22战斗机的胜率为1比10。
四:印度常胜的苏30
在中国购入苏-27SK战斗机之后,印度也看中了“侧卫”系列战斗机,但印度眼光较高,看中了应用俄罗斯苏-37技术验证机技术的苏-30K/MK战斗机。印度于1996年购买了40架苏-30K战斗机,之后又签署生产许可合同,自行组装150架苏-30MKI战斗机。苏-30K/MK战斗机的航电系统比中国购买的苏-30MKK先进得多,配备了鸭翼、推力矢量喷口、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无源相控阵雷达,此外还有法国的液晶显示屏、导航系统以及以色列的“艾尔塔”8222干扰吊舱,是苏-30战斗机中采用新技术最多的机型。在机动性能方面也比苏-30MKK好得多,而且价格比中国购买的苏-30MKK战斗机低了近350万美元。但新增的航电设备和结构使苏-30K/MK战斗机增重了约1吨,垂直机动性能变得比不上F-15战斗机。
由于苏-30K/MK战斗机大量采用尚未成熟的技术,再加上俄罗斯的质量问题以及南亚恶劣的气候,给印度空军带来了不小的维护难题,但在与英美举行的联合军演中,其表现却比歼-11A战斗机好很多。在中国购入苏-30MKK战斗机后,美国空军非常希望了解苏-30战斗机的性能,于是提议与印度空军开展联合军演。2004年,美国空军第三战斗机联队第19中队驾驶F-15C战斗机抵达印度中央邦的瓜廖尔市基地,举行了美印首次“印度对抗”联合演习。双方共进行了10次模拟对抗,由于对F-15C战斗机的电子战能力以及新近配备的AIM-9X导弹优势充满自信,美军同意印度空军以3:1的数量优势,并在有空中预警机支援的情况下参战,而美军并未派出E-3“望楼”预警机。
为了能观察苏-30K战斗机的近距格斗性能,美国空军将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射程限制在37千米,要求飞行员即便在雷达屏幕上看到目标进入射击范围,也不能发起攻击,还规定要以发射后必须持续照射目标直至命中的半主动雷达制导方式来使用AIM-12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而苏-30K战斗机则可以自由发挥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射程优势和主动雷达制导特点。演习中,苏-30K战斗机极力避免近距格斗,轻松地使用R-77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将绝大多数F-15战斗机在视距之外就予以“击落”。仅有一架F-15战斗机突入到目视格斗距离内,面对数架苏-30K战斗机从各个方向的包围,这架F-15战斗机在被“击落”前还是侥幸“击落”了一架苏-30K战斗机。演习结束后,苏-30K战斗机在10次空战中赢得了9次。
印度空军士气立刻大振,四处宣扬自己战胜了世界最强空军,而美国空军飞行员对这场空战的不公平设定心存不满。2008年,为了进行一场公平的“骑士对决”,美国空军邀请印度空军参加“红旗”演习,这是印度空军首次获邀参与美国最高规格的空战演习,因此不敢轻视,派遣了最新型的苏-30MKI战斗机前往。为体现公平,双方派出了水平相近的飞行员,由于苏-30MKI战斗机比F-15C战斗机更重,F-15C战斗机具有明显的推重比优势,同样为了公平,F-15C战斗机挂载了4枚导弹和两具副油箱,苏-30MKI战斗机则没有任何外挂,而苏-30MKI拥有矢量喷口,F-15C战斗机则没有。
空战一开始,F-15C战斗机就全速急剧拉升,苏-30MKI战斗机紧紧追赶,但因自重过大,苏-30MKI战斗机被越甩越远,当F-15C战斗机越过筋斗顶端后,便脱离了印度飞行员的视线。印度飞行员要么坐等F-15C战斗机切入自己的后半球,要么利用矢量喷口强行改变飞行方向。于是苏-30MKI战斗机拉出坡度,开始强行改变方向,在攻角急剧增大的情况下,速度骤降,此时发动机推力不足,升力无法克服重力,苏-30MKI战斗机以机头朝上的姿态向下坠落。还没等恢复姿态,F-15C战斗机已经取得了占位优势,之后的几次对抗都如出一辙。
美军飞行员扬长避短,没有比拼过失速瞬时指向能力,而是比拼常规机动,尤其利用了F-15C战斗机在垂直机动方面的优势。苏-30MKI战斗机在航展上大放异彩的过失速机动似乎没那么管用,主要原因是印度飞行员没能正确掌握矢量喷口的使用时机,使用推力矢量后能量会迅速损失,要是不能一击得手,就会陷入无法击中目标又难以逃脱的困境。印度飞行员在超视距对抗中也频频出现失误,N-001M无源相控阵雷达也没有俄罗斯所吹嘘的那么强大,在混编机群对抗中“看得远,却看不清楚”,还“击落”了大量友机。但苏-30MKI战斗机的大载油量以及使用矢量喷口后出色的瞬时指向能力,还是得到了美国飞行员的称赞。
除了与美军较量,印度空军还和英国空军开展“因陀罗”联合空战演练,双方互为东道主,轮流前往对方国家进行演练。首次“因陀罗”演练于2007年举行,当时印度空军刚装备该机型,便派出一架苏-30MKI战斗机前往英国,与“台风”战斗机进行演练。在被禁止使用N001M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情况下,苏-30MKI战斗机与英方打成平手,其出色的瞬时指向能力也受到英国空军的高度赞誉。2015年7月21日,印度空军又派遣驻提斯浦尔的第二战斗机中队的4架苏-30MKI战斗机,与英国举行第四次“因陀罗”联合空战演练。演习计划先是在3.2千米的距离上进行1对1、2对2以及1对2的模拟导弹格斗。
接着在35.2千米至40千米的距离上进行4对4、8对8的超视距导弹攻击演练,双方都能自由使用机载雷达和光电搜索跟踪仪的全部功能。在格斗演练中,苏-30MKI战斗机借助推力矢量喷管,能够做出急剧的转向机动,从而锁定“台风”战斗机。演练的最后阶段还安排了两架“台风”战斗机对抗一架苏-30MKI战斗机以及一架“台风”战斗机对抗两架苏-30MKI战斗机的格斗演练,处于劣势的苏-30MKI战斗机竟然以12:0的优势获胜。在超视距导弹攻击演练中,苏-30MKI战斗机配备的R-77中距空空导弹阻力较大,影响了有效射程,“台风”战斗机虽然无法进行超声速巡航,但凭借较好的超声速冲刺能力,扩大了中距空空导弹的发射范围,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对苏-30MKI战斗机发起攻击。
五:其他苏-27SK战斗机的战绩
在中国购入苏-27SK战斗机后没多久,越南也购买了14架苏-27SK战斗机和3架苏-27UB战斗教练机,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交付。2003年,越南空军又订购了4架苏-30MK2V多用途战斗机,与中国的苏-30MKK战斗机仅在弹射座椅和通讯设备上略有差异。2003年,苏-30MKM战斗机击败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获得了18架的订单,该机型是苏-30MKM的翻版。印度尼西亚也于1997年订购了12架单座型苏-30KI多用途战斗机,不过由于亚洲金融风暴,这份订单被取消了。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在1999年也购买了6架二手的苏-27S和2架苏-27UB战斗机,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长期存在边境划分争议,还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这也是“侧卫”系列战斗机唯一的实战战绩。
2000年2月25日,两架埃塞俄比亚的苏-27战斗机在俄罗斯雇佣飞行员的驾驶下,在白德密地区巡逻,突然遭到4架由厄立特里亚雇佣的乌克兰飞行员驾驶的米格-29战斗机发射的R-27空空导弹攻击。苏-27战斗机躲过R-27空空导弹的攻击后,也发射R-27空空导弹进行还击,同样没有命中目标。之后进入缠斗状态,苏-27战斗机使用R-73空空导弹击落了一架米格-29战斗机。24小时后,双方在同一区域又爆发了新的空战,双方发射了多枚R-27空空导弹,但都未命中,苏-27战斗机利用米格-29战斗机因燃油耗尽而撤退的机会,用航炮击落了一架米格-29战斗机。一个月后,苏-27战斗机再次击落两架米格-29战斗机,2000年5月16日,两架米格-29战斗机在袭击埃塞俄比亚地面部队时,遭到苏-27战斗机的拦截,其中一架被当场击落,另一架被R-27空空导弹击中后,在迫降过程中坠毁。
六:结语
如今的中国空军已不再是当初初出茅庐的中国空军,如今中国飞行员的年均飞行时间已超过美国同行,并且组建了“蓝军”分队,创立了可与“金头盔”竞赛以及“红旗”军演相媲美的“红剑”/“蓝剑”演习,装备的战斗机已是一流的歼-20、歼-10C、歼-16。印度空军的进步似乎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