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世娱乐

热线电话:
耀世娱乐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 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中国无轴泵推技术成了美国的“难题”?这种技术到底有多强?

耀世娱乐介绍 点击次数:69 发布日期:2025-09-18 01:40

美军看到中国的新型核潜艇后,没有多说一句场面话,转身就去开了闭门会。

这种反应,在外人看来有些突然,但对懂行的人来说并不稀奇。

中国在水下推进技术上,第一次实现了对美国的“跨代领先”。

靠的是一项名字听着复杂、原理却不难理解的技术,无轴泵推。

传统潜艇推进需要一根长长的推进轴,把动力从主电机传到尾部螺旋桨。轴要穿过压力壳,要配合齿轮组和联轴器,噪音来源一大堆。

桨叶旋转时,摩擦声、震动声、水流声混在一起,在声呐监听耳里就像敲锣打鼓。

无轴泵推把这个“轴”直接砍掉,把电磁驱动系统安到泵体里,用磁场带动叶轮转动。

中间没有齿轮、传动轴、接头,整个推进链条的噪音源几乎被清空。

别小看这一点。根据《国防小百科》的数据,这种方案在低速时能降低15分贝噪音,高速也能降10分贝以上。

在水下,这就是隐身级别的提升。声呐系统探测距离是按对数关系变化,能降十几分贝,就等于把敌人的耳朵直接堵上。

推进效率也上去了。传统机械传动的效率一般在50%到70%,无轴泵推能稳定做到80%。

湖南高精公司披露过自家研发的电磁泵推系统,综合效率提高了10%到30%,传动损耗几乎可以忽略。

设计上的好处也明显。推进轴取消后,艇壳不需要破孔,不但解决老掉牙的密封难题,还能释放更多舱内空间,给设备布局留余地。

可靠性自然跟着上台阶。

这三点加在一起,让中国的核潜艇在未来几十年都多了一张王牌。

背后站着的,是海军工程大学的马伟明院士和他的团队。从样机到全尺寸再到上艇,他们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反看美国,早在2004年就立项了由DARPA牵头的“Tango Bravo”计划,纸面研究做了二十年。

主力的“弗吉尼亚”级潜艇,只在尾部加了一个小功率无轴泵辅助姿态调整,主推进还是传统的。

这就是美军担心的事,中国不仅造出来了,而且已经装上战略核潜艇并投入使用。

美国国防分析人士直言,如果这种推进真部署到中国战略核潜艇上,美军反潜力量会遇到史无前例的探测难题。

2017年,《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名叫“潜行之路”的节目。

画面里,一个全封闭泵推进装置在水池中运行,几乎听不到声音。

镜头慢慢切到马伟明,他语速不快,却说出了震动整个军事圈的话,“我们已经掌握了无轴泵喷推进技术,样机已通过测试。”

那时外界都明白,美国还停在试验,只有中国做到从研发到实装的全链条闭合。

设计、制造、装配、测试、上艇、优化,产业链一步不缺,甚至已有企业实现量产。

对外界来说,这是中国海军一个重大的战略信号。因为无轴泵推不是低风险的小修小补,而是高门槛的体系革命。

电磁设备要外置艇体,对隐身是个挑战;单泵动力不足,需要并联设计;冷却要求极高,工艺复杂到每一步都可能出问题。

中国团队的选择是迎难而上。结果就是,美国研究了二十年没实装,中国不到十年率先跑在前面。

马伟明还提过,这种技术在陆上、舰艇、航空等平台都有应用潜力。虽然目前首发方向是海军,但信息量已经足够让对手不安。

美军的不安不只是技术落后一步,而是这个“步子”跨得太大。

反潜作战的核心逻辑是“先听到再锁定”,几十年来,美国凭着全球声呐网和监听系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设下多道海上屏障。

中国潜艇在传统桨时代,哪怕速度快,一旦掉进监听区,也会暴露行踪。

现在不一样了。无轴泵推密闭泵腔的流体控制,把桨叶干扰声降到极低,在洋流、水温变化等复杂条件下也不容易被捕捉。

这意味着,原本要规避声呐网的30分钟航程,现在可以在隐形状态下跑一个小时,而且速度更快。

它的意义不只是战术层面。对执行战略威慑任务的核潜艇来说,安静意味着突防能力翻倍。

深海无声,对手就失去了预先拦截的时间。

续航能力的提升也是现实收益。推进更高效,冷却耗能更低,任务时间延长,航程增加。

封闭化泵推装置的维护周期更长,潜艇回港次数减少,这对战略部署是巨大的隐形优势。

美国《防务快报》评价中国新潜艇时提到,“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推进效率、静音性能和可扩展性都有全面提升”。

这是打破水下推进技术壁垒后的第一个直接成果。

从格局看,这意味着美国从“看得见追不上”,变成了“连信号都抓不到”。

这种不可预测性,比单纯的速度优势更让对手难受。

2023年,美国海军作战部内部报告罕见提到,中国在无轴泵推技术的快速突破,成了美军反潜部署的新变量。

报告没写这个变量有多大,但结合现有事实,不难猜到结论。

潜艇之间的游戏,说到底就是耳朵的较量。

这一次,中国先让自己的脚步变轻,再选择越走越远。

耀世娱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