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珠海又火了一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哪条街开了新店,而是因为一个71岁的女人,又一次坐上了格力董事长的位置。
她叫董明珠。
今年她第五次连任,把这把椅子稳稳地坐了下去。
从1990年南下珠海,到现在,整整三十五年。
她不是什么大少爷出身,也不是哪个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
她就是个从南京走出来的普通女人,36岁才敢一个人背个包,跑到广东闯天下。
她儿子才八岁,她把孩子交给妈,自己去珠海找工作。
那时的珠海还很小,海利空调厂更小,年产不到两万台窗机,连个像样的厂房都没有。
她第一天上班,就被派去安徽追债。
一笔42万的烂账,前任业务员撂挑子跑了,客户连门都不让她进。
她愣是顶着烈日,跑了四十天,天天敲门,最后把钱全要回来了。
这一下,厂里没人敢小瞧她了。
后来她去了南京,一出手就干出3650万的销售额。
别人一年的业绩,她半年就搞定了。
那时候她才四十出头,头发还没白几根,嗓门却已经能压得住整个市场。
她敢说敢做,不讲人情,也不怕得罪人。
谁要拖款,她直接断货。
谁要玩花样,她当场翻脸。
她最狠的一招是“先款后货”。
那时候大家都习惯先送货再收钱,她偏不。
你钱没到账,货就不发。
听起来不近人情,可偏偏这一招让格力活下来了。
账上没坏账,现金流稳得像铁板。
1994年那场骨干集体跳槽的风波,她没走,反而被推上管理岗。
她开始改规则,搞“淡季返利”,逼着经销商提前打款。
一年后,公司收入涨了130%。
那时候没人想到,一个女人能带一个厂子,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
她盯着质量,也盯着技术。
1995年她建了个“筛选分厂”,所有零部件必须全检。
她还亲自签了“总经理12条禁令”,谁敢偷工减料,直接开除。
从那年开始,格力空调再也没有一笔应收账款。
别人还在赊账过日子,格力已经自己把钱赚干净了。
1997年上市,2001年去巴西建厂,2005年做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离心机。
她那年说了:“别人不给技术,我们就自己造。”
她说得轻,可背后是成千上万次失败,是实验室里熬到凌晨的灯光。
到现在,格力申请了超过13万件专利,50项技术被认定为“国际领先”。
你家空调里那块芯片,说不定就是格力自己做的。
她还搞过芯片,搞过新能源车。
银隆的事,她个人投了钱,后来格力控股,改名叫格力钛。
她不信命,也不信“不行”。
别人说她疯,她说:“不疯,怎么干大事?”
现在她71岁了,头发白了,背也弯了,但眼神还亮。
2025年年报出来,营收1900亿,表面看是降了,但净利润涨了。
一季度开始回暖,新能源、智能装备这些新业务,增长都超过20%。
她还在搞绿色智造,建了新基地,每年处理上千万台旧电器,省下上百万吨碳排放。
连安装空调的师傅,现在每装一套,都能拿20块高温补贴。
她不是只管赚钱,也管人。
她这一辈子,没结婚,没享福,把命都搭在了格力上。
从一个追债的业务员,到中国最牛的民企董事长,她走得每一步都像在走钢丝。
可她走稳了。
我看了她的经历,心里有点发酸。
一个女人,一个人,扛着一个厂,扛了三十年。
她不是天生厉害,是被生活逼出来的。
她儿子小时候跟着她吃苦,她没时间陪,可她给整个中国制造业争了口气。
她不演戏,不卖惨,也不装清高。
她只认一件事:把事情做好。
说实话,现在的企业家,太多人只会说漂亮话。
可董明珠不一样。
她说话像刀子,做事像铁锤。
她不跟你客套,但你信她。
她不是偶像,是活生生的人。
她老了,可她的精神没老。
这事让我想了很多。
这世上哪有什么奇迹,都是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她不是什么神,只是比别人多咬了点牙。
她用三十年,证明了一件事:
一个普通人,只要肯拼,只要不放弃,也能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