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赛车这项目,我真的服了,搞得这么复杂,到底是为了看个热闹还是看门道?
都说赛车是速度与激情的代名词,可这全运会上的赛车项目,我看着怎么就有点别扭呢?说是融合了场地赛、拉力赛,听着挺高大上的,可实际场地条件不允许,那这“融合”的意义在哪儿?不就是把几个零散的赛道拼凑在一起,让车手从柏油路面突然窜到砂石路段,玩儿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是吧?
你说这车手,技术是真牛,能在一瞬间切换赛道,还能精准过弯,那种极限操控看着是挺过瘾的,但说实话,我总觉得有点像是在走钢丝,一步踏错可能就万劫不复了。而且这团队策略,我倒是没看出来多少,更多的是个人技术在那儿硬碰硬。
今年这全运会,之前那些项目也都看了些,有赢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有输了沉默不语的,比赛嘛,起起伏伏是常态。可这赛车项目,感觉就跟过山车似的,瞬间的刺激感特别强。我记得几年前,国际上有些赛车比赛,场地都是专门设计的,配合度很高,车手和赛车都能发挥到极致。那才叫一场完整的盛宴。
现在倒好,咱们这儿把各种赛道元素一股脑儿堆一块,说是综合考验,我倒觉得像是凑合事儿。我也理解场地限制,毕竟不是专业的赛车赛场。但这样一来,很多原本属于拉力赛的技巧,比如在泥泞路面上的漂移,在场地赛里精确的刹车点,这些东西都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现。
而且,我注意到有些车手,他们的强项其实是在某一类赛道上,比如擅长场地赛的车手,突然让他去跑砂石路段,那不是为难人家嘛?反过来也一样。这有点像强行把一个短跑运动员去跑马拉松,虽然都是跑步,但要求完全不一样。
这数据方面,我倒是没怎么细看,据说前几年的数据,车手们的圈速差距不大,说明竞争激烈。但这种激烈,是良性竞争还是因为赛道设计本身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就不好说了。要是真的实力差距缩小,那倒是好事,说明咱们国内的车手水平都在进步。
但我更想看到的是,每一项赛车运动都能在最适合它的环境下得到公平的展现。场地赛就应该有专业的场地,拉力赛就应该有复杂的路况。这样才能真正筛选出最顶尖的车手和最成熟的赛车技术。现在这样“大杂烩”,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看比赛的时候,我旁边一哥们儿就问我:“这车手开这么快,不怕撞吗?” 我说:“他要是怕撞,他就不是赛车手了。” 这话听着霸气,但细想一下,是不是也是一种无奈?在这种拼凑的赛道上,风险系数自然就高了。
我之前看一些国外赛车的纪录片,里边车手们谈论的,更多是如何优化赛车在特定赛道上的表现,如何通过每一次训练去磨合车和人之间的默契。而在咱们这儿,感觉更多的是在适应赛道本身的“脾气”。
这赛车项目,也是一项需要专业投入和长期积累的运动。不是简单地把几段路连起来就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我希望以后能看到更专业、更纯粹的赛车比赛,让观众也能真正领略到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综合赛道”模式,到底是在推广赛车运动,还是在降低这项运动的门槛和观赏性呢?
声明:文章里90%以上都是原创,剩下的部分借助AI查资料和验证信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传递一些正能量,不夹杂低俗或负面的东西。